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別鄭鏈赴襄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別鄭鏈赴襄陽》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贈別鄭鏈赴襄陽》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之一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贈別鄭鏈赴襄陽》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贈別鄭鏈赴襄陽》[1]

戎馬交馳際,

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

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

天高峴首春。

為於耆舊內,

試覓姓龐人。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3]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贈別鄭鏈赴襄陽》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