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吳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吳官》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贈吳官》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七言律詩。出自《全唐詩》。這是"詩佛"王維寫給友人的詩,因詩中"茗糜"提到茶,算是王維的一首茶詩。王維在詩中以調侃和戲謔的語氣,取笑這位南方來的朋友,在京城長安討取功名,不習慣北方生活的種種遭遇 。

詩詞原文

《贈吳官》[1]

長安客舍熱如煮,無個茗糜難御暑。空搖白團其諦苦,

欲向縹囊還歸旅。江鄉鯖鮓不寄來,秦人湯餅那堪許。

不如儂家任挑達,草屩撈蝦富春渚。

注釋

(1)吳官:指在京的吳籍官員。

(2)茗糜:茶粥,指用茶汁煮成的粥,古時南方有此食品。

(3)白團:扇的一種。諦苦:佛教四諦之一曰苦諦。依佛經解釋,真實不虛之理為"諦"。苦諦是說,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均為"苦",有"八苦"等。

(4)向.:猶"與"。縹囊:用淡青色的絲帛製成的書囊。旅:行。

(5)鯖:即青魚,南人多用以作鮮。鮓:一種醃製的魚。

(6)湯餅:湯煮的麵食。晉束皙《餅賦》:"玄冬猛寒……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堪:能忍受。許:語助詞。

(7)儂家:古代吳人自稱。挑達:往來自由貌。

(8)草屩:草鞋。富春渚:任昉《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朝發富春渚,蓄意忍相思。"富春,今浙江富陽,其地臨富春江(浙江的一段)。渚,水邊 。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視頻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參考資料

  1. 《贈吳官》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