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李白(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李白》

作品名稱:《贈李白》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贈李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贈別詩,是杜甫所作兩首《贈李白》的第一首,為五言古詩。該詩熱情謳歌了李白的高潔志向,表達了對污濁塵世的憤恨之情,字裡行間充盈着詩人超凡脫俗的高尚情操。

詩的前八句為自敘境況,後四句是對李白的訴說。雖是贈李白的詩,反倒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說自己,最後四句才是對李白說的。其實前八句表面是在說自身境況,但其實是在為後四句作鋪墊。

原文

譯文

在我旅居洛陽這兩年時間裡,凡所遇到的事情中,我特別憎惡那些機詐巧偽之人。

面對着富貴人家日食美味珍饈,而自己連粗飯也不能飽食。

難道說就沒有那可以延年益壽的青精飯,讓我吃了使我的容顏更加美好嗎?

這裡很缺乏煉金丹的藥物(原材料),深山老林的藥材,好像用掃帚掃過的一乾二淨。

李侯啊,你是金馬門的賢德之士,如今離開朝廷,自由了,可以去山林中尋幽探勝。

我也有到梁宋遊覽的意願,正好與您同行,希望能採到仙境中的瑤草。

賞析

此詩共分兩段,前八句為一段,後四句為一段。第一段八句為自敘,表達厭都市而羨山林之情。

詩人在洛陽客居的兩年,所經歷的無非是奸刁巧詐的事情。他對朱門大戶的錦衣玉食厭惡至極,寧願去吃食不果腹的蔬食粗飯,也不願沾染上惡俗的腥膻之氣。

因為對世俗的厭倦,詩人想到了可以養顏益壽的青精飯,明說青精飯,實際上是在暗示詩人有求仙之想。可是沒有煉得金丹的藥材,那些顯貴們為了求仙,已經派人採光了林中的藥材,樹林如同被徹底打掃過一樣,再沒留下一點兒。詩人厭倦都市機巧,羨慕山林歸隱的情懷,可是又因為世人的貪求,就連隱居求仙也不可得。寫到此處,詩人對世俗的厭惡又加深了一層。

第二段四句方提及李白,表明願同李白一同歸隱之志。

李白這樣的人在翰林院中也是卓爾不群的英才,可是因為曾於醉中令高力士為自己脫靴受辱,而終被讒言毀謗,不容於朝堂,於是自求歸山,脫離桎梏尋仙去了。剛好詩人在遊覽梁宋期間與其偶遇,既然同是不得意,同是對世俗感到失望,那不如相約一同前去尋求仙草吧。

詩中充滿了對李白惺惺相惜之感,同時也流露出對行藏出處抉擇的困惑。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2]


參考資料

  1. 贈李白, 詩詞名句網,
  2.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