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王山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王山人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贈王山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琵琶峰。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贈王山人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創作年代;唐代

作 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

贈王山人[1]

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

夜後不聞龜喘息,秋來唯長鶴精神。

容顏盡怪長如故,名姓多疑不是真。

貴重榮華輕壽命,知君悶見世間人。

同名但不同格式的另一首《贈王山人》

聞君減寢食,日聽神仙說。

暗待非常人,潛求長生訣。

言長本對短,未離生死轍。

假使得長生,才能勝夭折。

松樹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畢竟共虛空,何須夸歲月。

彭殤徒自異,生死終無別。

不如學無生,無生即無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2]

白居易,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5篇詩文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3]

視頻

百家講壇.白居易

參考資料

  1. 贈王山 詩詞文句網
  2. 百家講壇白居易03錚錚鐵骨—莫礪鋒20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5日
  3. 白居易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