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農曆正月初三赤口
原圖鏈結 來源出處163.com

赤口,傳統是農曆正月初三, 古訓有言「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根據中國傳統習俗,當日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故赤口日亦稱為「小年朝」。

初三晚上還有「燒門神紙」的傳統,要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這寓意着到了年初三又有新開始。

赤口的傳說

熛怒之神
赤口亦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會帶來不吉,故此農曆正月初三是凶日,不吉利的日子,不宜外出及宴客;另外,「赤」字含「赤貧」之意,外出沖犯赤狗會帶來貧窮。 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

年初三不吃米飯求豐收
正月初三在傳說中是榖子的生日,因此傳統上這一天不能吃米飯,並祈求未來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中國古代社會以農業為主,人們是靠天吃飯,年初三不吃米飯,有感謝榖物和上天之意。

老鼠娶親的日子
傳說初三晚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故當晚一般人都會提早睡覺,以免騷擾鼠輩親事。當晚亦會有老鼠分錢的習俗,在家中角落灑、糕餅供鼠輩們享用,這些給老鼠的食物稱為「米粧」,寓意於新一年間與老鼠共享收成,祈求老鼠新年不用咬壞家具。

隨住時代演變和社會進步,古時禁忌與習俗到了今天許多已經不合時宜。在家中亂撒食物不但不合衛生,反而會招來蛇蟲鼠蟻。但是了解傳統,還是能夠看出古人生活的不少特別之處。初三早點睡覺,養足精神迎接初四工作也是好的。[1]

各地習俗

不同地方於赤口日有不同的習俗:清代期間,閩南人有「出郊展墓」的習俗,即到祖墳祭祀;在香港,不少人會到沙田車公廟祈福、或到黃大仙拜神求籤、亦有人會到郊外遠足或參與賽馬活動。[2]

日本也有赤口,但理解上有所差異。日本仍保留「六曜」這觀念,即是「先勝」、「友引」、「先負」、「佛滅」、「大安」和「赤口」,而其中「赤口日」是在舊曆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一天,被日本人認為是陰陽道中八嶽卒神所支配的日子,不適宜辦喜事、公事、訴訟、契約,一天之中只有正午(早上11點至1點,午時)為吉時,其餘時間皆凶。[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