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竹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竹屬,SasaMakinoetShibata,禾本科竹亞科的一個屬。小型灌木狀竹類。本屬種類竿矮小細瘦,可用做毛筆、圓珠筆桿和竹筷之用。葉片大型,可作包裝填料用,亦可包裹粽子。某些種類栽於公園或庭院內,也可做成盆景供觀賞。產中國赤竹屬植物的分布限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大多數種類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山地。

  • 中文學名:赤竹屬
  • 拉丁學名:Sasa Makino et Shibat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禾本科 Gramineae
  • 亞 科:竹亞科 Bambusoideae
  • 族:北美箭竹族 ARUNDINARIEAE
  • 屬:赤竹屬 [Please purchase a license if using PhraseExpress for non-personal tasks]
  • 超族:北美箭竹超族 ARUNDINARIATAE
  • 亞族:赤竹亞族 Subtrib. Sasinae

形態特徵

小型灌木狀竹類。地下莖復軸型;竿高多在2米以下,通常高1米左右;節間圓筒形,無溝槽,光滑無毛或少數種類可在節下具疏短毛,華箬竹亞屬Subgen.Sasamorpha全株多少有白粉;竿壁較厚;竿節隆起(赤竹亞屬Subgen.Sasa)或平坦(華箬竹亞屬);竿每節僅分1枝,枝粗壯,並常可與主竿同粗。竿籜宿存,質地厚硬,牛皮紙質或近於革質,短於節間(赤竹亞屬)或長於節間(華箬竹亞屬);籜耳及繸毛可存在或否;籜片披針形。葉片通常大型,帶狀披針形或寬橢圓形,厚紙質或薄革質,以3-5葉或更多葉集生於枝頂,葉柄短。圓錐花序排列疏散,或簡化為總狀花序,整個花序通常有數枚至10餘枚小穗,甚至有可超過20至30枚小穗者,花序軸在分枝基部常可具1或2小型苞片;小穗柄較長,花序軸及小穗柄常可具毛,華箬竹亞屬所具的毛茸較長並可兼具白粉;小穗成熟後呈紫紅色、含4-8朵小花;穎2,質厚,多少具毛,邊緣有長睫毛;外稃近革質,卵形或長圓披針形,先端具短芒或為一小尖頭;內稃紙質,等長或稍長於外稃;背部具2脊;鱗被3,卵形,膜質透明,邊緣具纖毛;雄蕊6,花絲細長,花葯線狀、黃色,2室縱裂開;花柱1,較短,柱頭3,羽狀。穎果較小,成熟後深褐色。[1]

基本信息

模式種:山白竹 Sasa albo-marginata (Miq.) Makino et Shibata = Sasa veitchii (Carr.) Rehd. 產日本。

本屬過去曾先後發表過500個以上的種和變種,後經鈴木貞雄SadaoSuzuki整理、加以歸併後連同Sasamorpha屬兩者僅有37種。本屬的極大多數種類產於日本,也分布於朝鮮俄羅斯烏蘇里、薩哈林島等地。我國現知連同引入計有10種,其中除華箬竹S.sinicaKeng外,其餘的種都是根據無花標本鑑定和發表的,有的種類尚有疑問,需待採集到有花標本後方能予以確定。Sasa屬(狹義的)與Sasamorpha屬的分合問題,國內外至今尚有爭論,本志採用了合併的觀點。鑑於原來這兩個屬在形態構造等方面雖有差異,但是這些差異的性質一般說來是屬內而非屬間的差異,故以合併為宜。

廣東赤竹屬-新種

矮小灌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復軸型。稈高1一1.5米,節間圓筒形,稈中部節間長約8厘米,直徑2一4毫米,幼時黃綠色,老稈逐漸變為淡黃綠色,最後呈枯草色,稈光滑無毛,節下多少具白粉;稈環微隆起。稈之每節具分枝1枚,分枝粗壯且可與主稈相近,頂端可有2一3枚分枝,次級分枝亦為1枚,與分枝粗細相若;稈籌宿存,厚紙質或近革質,光滑無毛,中部者約等長於節間,捧片披針形,直立、中部鋒之算片長1.2一2.2厘米,上部莽之算片較長,可達5一6厘米或更長,算耳狹,片狀上舉,或呈鐮形,淡紫綠色,具微毛,稈下部之鋅所具等耳發育微弱,基部者可無釋耳或僅具痕跡,捧耳具粗硬之鞘口隧毛,下部者,縫毛漸少,及至缺失;釋舌短,長約 1 毫米許,邊緣具短纖毛。葉片矩狀披針形,短小,3一5 枚集生於枝頂,頂端突尖或芒狀突尖,長7一9厘米,寬1.7一2.6厘米,兩面君毛,葉耳發育微弱,但可具較多而粗硬之鞘口攫毛;側脈6對,再次脈6一7條,小橫格脈明顯可見。

產地生境

中國赤竹屬植物的分布限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大多數種類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山地。

用途

本屬種類竿矮小細瘦,可用做毛筆、圓珠筆桿和竹筷之用。葉片大型,可作包裝填料用,亦可包裹粽子。某些種類栽於公園或庭院內,也可做成盆景供觀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