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天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赵天来同志简介
   赵天来,1944年1月出生,山东省胶南市隐珠办事处北高家庄村人,1966年1月入党,山东省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现任青岛珠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青岛振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农村记全国劳模山东省人大代表赵天来
   多年来,赵天来同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党总支成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积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为先导,立足发展村办企业,实现强村富民的成功之路。
   村办企业青岛振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由3万元资金、16名工人起步,发展到拥有总资产3.89亿元,职工2500多人的企业集团。在振华集团的有力带动下,到2007年,北高家庄村集体总收入达到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42元。近年来,北高家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山东省明星村”、“山东省文明单位”和“山东省卫生模范村”,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连续6年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勇挑山村脱贫致富的重担
   北高家庄村位于胶南市东北部的小珠山脚下,这里三面环山,土地贫瘠。世代的贫穷,象一巨石压在全村父老乡亲的心头。
   1978年底,干过会计、当过教师、时年34岁的赵天来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赵天来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支委们走街串户,访老问贤,出主意,想办法,立志改变山村的面貌。 1986年春,赵天来随镇党委组织的参观团到南方考察,这次参观让他大开眼界,感触至深;回来后,他向党支部一班人通报了考察情况,并和大家达成共识:光靠发展农业,种几亩荒地,只能填饱肚子,要想让群众富裕起来,必须投资办厂,走兴工富民的路子。于是,他们商量着办一个橡胶厂。
   然而,办橡胶厂谈何容易?一没资金,二没技术。
   赵天来和支部一班人求亲告友,东筹西借,筹集了3万元,买来了两台旧手动硫化机,一台炼胶机和一台锅炉等设备;为解决技术难题,他先后10余次到青岛登门聘请来了一位橡胶工程师。
   资金解决了,工程师请来了,可谁挑头干厂长呢?赵天来拿到村委会、支委会上讨论,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吭声的。原来,前几年,村里先后搞了几个项目都失败了,大家心有余悸,谁都不敢再挑头承包,面对这种情况,赵天来火烧火燎,站起来,毫不犹豫地说:“大家不敢冒这个险,那厂子我来承包,亏了算我的,赚了归集体!”
   1986年3月的一天,赵天来带领16名工人,在8间低矮的民房里,亮出了“振华橡胶厂”的牌子。
   第一批产品出炉后,赵天来又四处奔波,跑市场、找销路。1986年仲秋节,他来到天津市郊的一家石油企业推销产品,人家一听只是一个小型村办企业,便冷冷地将他打发出去。在那万家团圆的仲秋之夜,他为省下4元钱住宿费,蹲在一个电话亭里过了一夜。第二天,身心疲惫的他又踏上路程。
   就这样,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可年底一结算,产值仅5000元,不但没有利润,反而亏了一些钱。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赵天来拿出为大女儿办嫁妆的2000元钱和自己的房产证抵交了当年的5000元承包费。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经过大家坚持不懈地努力,企业逐步有了稳定的市场,经济效益开始逐年快速增长。1995年初,正是摩托车轮胎业大发展的时候,赵天来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果断地提出扩大再生产,将企业利润全部用来建摩托车轮胎项目。经过艰苦奋战,仅用12个月就完成了摩托车轮胎工程建设任务,使摩托车轮胎车间提前两年投产。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以过硬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近几年,他们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又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陆续上马了先进的密炼机、压延机、裁断机等200多台设备。
   赵天来始终坚持“做优做强再做大”的发展策略。在发展上追求一个“优”字,变小作坊为大集团。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巩固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抓好橡胶产品开发,壮大传统产业。将橡胶轮胎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产品的专业化和系列化,形成行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最终实现市场竞争优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厂房1.4万平方米,新上两条生产线、两条流水线及160多台(套)设备,开发新品种22种,按产值计算新增生产能力3.02亿元,为国内最大的内胎生产线之一。
   另一方面抓好手推车开发,确立骨干产业。先后开发出5大系列136个新品种,并形成了新产品开发快、投产快、产销衔接快的运行机制。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总量的60%以上。针对欧美市场开发研制出的1120型花园浇水车,通过了青岛市级鉴定,批量生产投入市场后,产品供不应求,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56亿元,创汇1678万美元,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心系群众,奉献于民,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
   企业壮大后,村里的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先是将集资提留和土地承包费免掉了,接着为村民无偿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投资150万元修建了贯穿东西的柏油马路,开通了直达市区的公交专线,投资15万元让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村里95%以上的青年被安排到振华集团工作,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上,还为村里的老人发放养老金。几年来,他们先后投入近1800万元资金用于兴办公益事业,为群众谋利益。
   到1998年底,公司给赵天来算了一笔帐。不计利息,按合同,个人应得的利润分成,累计已有1835万元。为这事,很多人劝他:反正企业和村里现在日子好过了,个人应得的提出来也无可厚非。面对亲友的劝说,赵天来在村民大会上明确宣布:这笔钱自己一分不要,全部归集体, 我办企业不是为了个人发财享受,大伙都过上好日子,我心里才踏实。”[2]


   1998年,在赵天来的提议下,村党总支启动了小康村建设工程,几年来,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71栋别墅楼、8栋村民公寓、以及高标准的文化大院、敬老院、幼儿园和小学。搞好供电、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拓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村内大街,建成了山头、河边两处公园。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集办公、议事、学习、文化娱乐、医疗健身于一体的邻里中心,并引进了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在村庄设立了社区医疗门诊部,改善了村民医疗条件。昔日贫穷落后的北高家庄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现在,村内风格迥异、造型优美的别墅楼和公寓楼已成为小珠山脚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志存高远,勇于攀登,在更高的起点上向新的目标奋进
   近年来,北高家庄村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市委市府的肯定,尤其其健康积极的发展模式引起了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随着青岛经济重心发展的西移,打造青岛西海岸、发展西海岸已成为现实。在胶南市“融入大青岛,建设新胶南”方针的指引下,2004年底,市委市府将北高家庄村确定为胶南市全面小康示范村,组建了青岛珠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珠光科技集团党委,计划以北高家庄村为基础,整合周边村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该区域建设成为一个集科教、文卫、信息、商贸、金融、高新产业、居住、旅游度假及办公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档社区。
   2005年,珠光科技集团委托青岛规划院,高起点规划了集商住、科教、旅游、高新产业于一体的高档社区——“珠光园”,规划总面积8.4平方公里。 其中“珠光园”一期工程规划开发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实现商品房开发销售4万余平方米,实现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开放社区已初具规模。富裕文明的北高家庄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赵天来格言: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參考資料

  1. [1]趙天來:奮鬥只為黨旗紅,青島新聞網2005-09-14 11:31:47 
  2. [2]「虧了我負擔,賺了歸集體」 ——記山東省膠南市北高家莊村黨總支書記趙天來, 人民網2001年5月28日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