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構為什麼不願意迎回二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構

來自網絡的圖片

趙構為什麼不願意迎回二帝大家對趙構的印象很差,覺得他很懦弱、貪生怕死、只會逃跑,其實《宋史》記載,年輕時的趙構不僅學問好,而且天生神力,可以拉開一石五斗的強弓,雙手各舉起110斤的石鎖,絕對算得上一個文韜武略的英武少年。[1]

趙構的母親是韋妃,宋徽宗不怎麼喜歡她,所以趙構也自然就入不了徽宗的法眼。年少的趙構為了出人頭地,每天刻苦讀書,勤練武功,然並卵,因為這樣絲毫沒有引起宋徽宗的「注意」。金軍第一次南侵,除了迫使宋朝割地賠款以外,還要求宋朝派一位皇子去做人質。戰爭時期,做人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何況還是皇子?正愁沒人願意去的時候,一個人大步流星地走出來,說臣願往,宋欽宗大喜過望,放眼望去,此人正是九皇子趙構。趙構臨行前還對宋欽宗說,如果需要用兵,千萬不要考慮我,該打就打,這句話當場就把同行的宰相給嚇哭了。

到了金營,趙構每天看書練武,鎮定自若,一位金軍將領小看他,說我這裡有把寶弓,你能拉開麼?趙構不僅拉開了弓,還在射箭比賽中贏了這位金軍將領。有意思的是,金人認為此人(趙構)不僅氣度豪邁而且勇武過人,肯定不是皇子,便要求宋朝更換一個(後來換成五皇子趙樞),這樣趙構就戲劇般地脫離了金軍控制回到了宋朝。「靖康之變」時,趙構更是因為在外地募兵進京勤王而逃過一劫,可見青年時代的趙構確實是少年英雄,但是他為什麼不願意與金人交鋒,迎回二帝呢?

首先,是權力的合法性的問題。很多人知道宋高宗趙構不願意迎回二帝是因為權力,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靖康之變」後,金人不願意統治漢人,便讓當時的宰相張昌邦做了傀儡皇帝,國號是大楚。金人走後,張昌邦不敢坐皇帝位,而且只有倖存的趙構是趙家正統,眾人便推舉趙構做了皇帝,也就是說趙構的皇帝之位不是上一任皇帝任命的,而是金人間接任命的,這就是所謂的名不正言不順。

其次,趙構徽宗欽宗的關係其實很一般。前面提到過,徽宗不喜歡趙構母子,也不怎麼關心他們,趙構從小就是在缺乏父愛、被人冷落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內心深處和二帝的感情並不深。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沒有能力去救二帝。因為後來的評書、演義把岳飛、韓世忠等將領誇大了,讓人覺得岳飛他們打金軍隨便打都能贏。其實不然,當時金人以騎兵為主,而且是重甲,而宋軍以步兵為主,相當於步兵打坦克,宋軍往往要靠堅固的城牆作為防守或是有利的地形才能打贏金軍,整體上輸多贏少,而當時的二帝在金國的上京會寧府,也就是今天的黑龍江省,一群步兵,翻山涉水、沒有城池可以防禦,是不可能打到黑龍江迎回二帝的,「北上迎回二帝」頂多只能算是一句政治口號。

再者,宋朝國力不行。可能很多人不相信,當時宋朝的經濟可是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實力那是相當強的,其實這種說法只是簡單地將當時的貨幣折算到今天才推算出來的,所以並沒有什麼意義。北宋面積最大時也就二百八十萬平方公里,南宋更是少得可憐,整個宋朝始終沒能統一中國,國土面積在歷朝歷代中,都算是非常小的。還有金人的幾次入侵,宋朝賠償了大量的金、銀、牛、羊、布帛等等,對整個經濟影響非常大,而連年打仗,對於生產更是破壞得非常厲害,大家知道,打仗是要花錢的,宋朝當時的國力也根本支持不了大軍北上征戰。

最後,南宋初期只是表面的統一南方。很多將領、軍閥表面上聽趙構的命令,其實陽奉陰違,因為趙構皇位來得不正,很多勢力往往都沒有真正的歸順趙構。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苗劉兵變」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趙構當時的實力很弱,兵變發生後,也沒什麼人幫他,趙構不得已只能採取退位的方式來緩解當時的危機。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趙匡胤開國時定下的國策——以文治武,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等等一系列削弱武將的做法,導致宋朝軍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也間接導致了後來的「靖康之變」,趙構只是運氣好,而且還撿了岳飛等人的便宜才得以延續大宋的江山。至於迎回二帝,先不管說趙構願不願意,即便願意他也只是愛莫能助而已。更為關鍵的是,正因為主張殺害了岳飛等人,所以他也被黑了上千年。[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