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法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法箴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5年5月13日
山東省萊州
國籍 中國
職業 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對蝦養殖》《人工養殖對蝦》《對蝦幼體發育形態》

趙法箴,1935年5月13日出生於山東萊州,海水養殖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1958年趙法箴從山東大學水產系畢業後分配至位於青島的黃海水產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67年至1988年擔任中新對蝦養殖有限公司(新西蘭)副研究員,技術經理;1988年擔任黃海水產研究所養殖研究室主任,名譽所長,重點實驗室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經歷

1954年8月,趙法箴從煙臺水產學校中專畢業,由於山東大學水產系擴招,學水產加工的趙法箴,跨專業報考了水產養殖,通過考試,進入山東大學水產系(今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養殖專業學習 。

1958年8月,趙法箴從山東大學水產系畢業。畢業後即分配至位於青島的黃海水產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1958年8月至1978年12月)、助理研究員(1978年12月至1982年12月)、副研究員(1983年1月至1988年9月)、研究員(1988年12月晉升)。

1967年,趙法箴和同事加大捕撈網的網眼密度,清除蟹子幼體,蝦苗成活率大幅度提升,解決了人工養殖的最大難題。

1967年9月,趙法箴擔任中新對蝦養殖有限公司(新西蘭)副研究員,技術經理(至1988年6月)。

1979年底,在召開的全國對蝦養殖工作會議上,趙法箴就對蝦育苗攻關問題作了重點發言,提出用2-3年的時間,攻克對蝦工廠化育苗技術關。

1980年,趙法箴聯合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山東海洋漁業所等單位,對"對蝦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術"進行攻關。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提前一年使對蝦工廠化育苗技術獲得成功。

1988年12月,趙法箴擔任黃海水產研究所養殖研究室主任,名譽所長,重點實驗室主任 。

1995年5月,趙法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80年代主持國家攻關項目"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技術"研究項目,創立了高效、穩定可以有計劃大批量生產苗種的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技術體系,使中國一躍成為對蝦人工育苗和養殖產量最高的世界第一養蝦大國。

研究經歷

為了發展中國的水產養殖事業,趙法箴青年時期就開始了參與了黃海水產研究所"對蝦發育條件及其苗種的人工培育"研究工作,1959年作為實習生的趙法箴參與了著名海洋學家朱樹屏領導的對蝦人工育苗課題,成功地培育出中國第一批人工蝦苗;通過研究,基本弄清了對蝦從產卵孵化到蝦苗發育中所需的主要條件,總結出對蝦人工育苗中所需要掌握的"種、水、餌、管"四個方面的關鍵問題,提出了對蝦各幼體階段所需餌料的基本種類等技術難點,為以後中國對蝦人工大量育苗提供了理論和技術依據。趙法箴主持了"中國對蝦幼體發育形態研究"課題,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學裡學習和掌握的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刻苦鑽研,認真思考,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地完成了科研任務,在這項研究中,他系統地描述了中國對蝦各期幼體發育形態與習性,為以後的教學和生產提供了基礎資料。同時,他與同事合作完成了對蝦幼體發育生態研究,對以後的對蝦全人工育苗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從此,趙法箴與對蝦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趙法箴

60年代中期,作為對蝦養殖研究組組長,趙法箴帶領研究組的其他同志先後在山東省日照石臼所、即墨、文登、嶗山等地進行養殖試驗。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攻克了對蝦小面積人工養殖技術難關,之後,又突破了"對蝦人工育苗及精養高產技術"和"中型水面對蝦高產養殖技術"難關。並確立了一套對蝦人工育苗與養殖技術措施。他在1967-1978年承擔的"對蝦人工育苗及精養高產技術研究",總結出徹底清除敵害生物和掌握好育苗水質是提高對蝦出苗率的兩個重要環節,而滿足幼體餌料是提高出苗率的關鍵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使對蝦人工育苗出苗率大幅度提高。在水泥池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體育出蝦苗1萬餘尾,在孵化箱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體能育出蝦苗11萬~13萬尾,土池育苗平均每次能夠育出蝦苗20萬尾以上,並確立了一套室外大面積育苗法。並經過改進研究,確立了一套清淤除害、合理放養、科學投餌、調節水質等精養高產措施。在1.2畝池中平均畝產對蝦400餘千克,在13畝池中平均畝產對蝦250千克,四個2畝池平均畝產488.5千克,最高畝產達551千克,突破千斤大關。居當時國內領先水平。該項成果先後榮獲1978全國科學大會獎、山東省和青島市科學大會獎,1982年獲國家科委推廣獎。。

從不滿足、不斷探索是趙法箴工作的特點。由於以往中國的對蝦養殖,基本上是依靠從大海中捕撈自然苗,隨着中國對蝦養殖業的興起,僅靠捕撈自然苗已遠遠不能滿足養殖生產之需,而且有損於天然資源。作為中國對蝦養殖業的先驅之一,他深感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嚴重性。若不及時解決對蝦工廠化育苗技術,必將嚴重阻礙中國對蝦養殖事業的發展。他深感重任在肩,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迫使他要衝破難關,闖出一條工廠化育苗的新途徑。於是,在1979年底召開的全國對蝦養殖工作會議上,他就對蝦育苗攻關問題作了重點發言,詳細論證和闡述了開展對蝦工廠化育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並提出用2~3年的時間,攻克對蝦工廠化育苗技術關。1980年,趙法箴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對蝦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術"的國家攻關項目。他主持起草項目計劃,安排落實實施方案,組織各方協調攻關,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終於突破了這道難關。提前一年使對蝦工廠化育苗技術獲得成功。

該項成果的貢獻與技術關鍵是:(1)解決了親蝦培育技術,使育苗用親蝦來源得到了保證。(2)掌握了人工創造良好育苗水質條件的理論依據和控制方法,為對蝦幼體的順利發育提供了條件。(3)篩選出適宜對蝦幼體各發育階段的動植物性餌料和人工餌料,為幼體正常發育提供了物質條件。(4)提出了適合對蝦工廠化育苗的應用設備,制定出了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操作規程。該項成果隨後在全國沿海各省市全面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海洋水產動物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國家。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對蝦養殖業的發展,並使之很快成為中國海水養殖的支柱產業,使全國對蝦養殖產量從1978年的450噸猛增至1991年的22萬多噸。據不完全統計,僅1982-1992年,全國養殖對蝦的直接產值累計超過400億元。該項成果的獲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長期依賴捕撈天然蝦苗養殖的局面,不僅推動了中國海水養殖事業的發展,而且促進了移植、增殖放流事業的發展。該項成果1982年榮獲山東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983年榮獲農牧漁業部科技改進一等獎,198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後又獲北京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牌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特別獎金獎。

隨着對蝦工廠化育苗技術的成功,趙法箴又轉向了"中型水面高產養殖技術"的研究之中,他與同事們一道,僅用一二年時間,攻克了中型水面對蝦養殖技術關。並榮獲原農牧漁業部科技改進二等獎。

隨着中國對蝦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和養殖技術的提高,餌料數量、質量的多少與好壞,已成為制約對蝦養殖業的關鍵問題之一。特別是大量投餵鮮活餌料,不僅污染水質,而且破壞大量的幼魚、幼蝦和貝類資源。因此,急需解決人工配合餌料的問題。趙法箴與他的同事們,先後開展了"對蝦人工複合餌料"、"對蝦配合餌料"的研究工作,並先後榮獲青島市科學大會獎、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發展中國的對蝦養殖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還在近年帶領科研團隊成功培育出中國第一個海水養殖動物新品種---中國對蝦"黃海1號",填補了中國海水養殖動物選擇育種研究的空白,為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對蝦養殖優良品種產業化及促進中國對蝦養殖的"二次創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黃海水產研究所趙法箴院士等科研人員突破了"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技術",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海洋水產動物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國家,為中國的水產養殖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趙法箴主持的農業部"對蝦綜合養殖防病技術",承擔的"八五"國家攻關應急項目"對蝦養殖暴發性流行病生態防病技術"等研究項目均取得了重大成果,獲得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農業部的獎勵。

學術論著

趙法箴結合科研,進行了大量專業技術理論的研究,發表了30餘篇論文和學術報告,撰寫和主編了《對蝦養殖》、《人工養殖對蝦》、《對蝦幼體發育形態》等專著。

1趙法箴.對蝦幼體發育形態.海洋水產研究資料.北京:農業出版社,1965

2趙法箴.對蝦養殖方法.動物的利用與防治.1968

3趙法箴.人工養殖對蝦.全國農林科學實驗資料.1972

4趙法箴.提高對蝦育苗率的研究.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科學技術選編.1972

5趙法箴.1976年對蝦人工混合餌料試驗總結.海洋水產研究叢刊.1977(24)

6趙法箴.1976年人工養殖對蝦試驗.海洋水產研究叢刊.1977(24)

7趙法箴.對蝦精養高產試驗總結.全國海水魚蝦養殖現場會材料匯編.1978

8趙法箴.對蝦育苗和養殖技術要點.全國海水魚蝦養殖現場會材料匯編.1978

9趙法箴.養殖對蝦的餌料研究Ⅰ.基礎餌料及投餵生物餌料的初步試驗.全國海水養殖增殖發展途徑學術會議論文報告匯編.1980

10趙法箴.人工養殖對蝦.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11趙法箴.對蝦幼體蛻皮的觀察.全國對蝦養殖會議材料.1979

12趙法箴.對蝦工廠化育苗研究總結.對蝦工廠化育苗技術鑑定材料.1981

13趙法箴.累代養殖中國對蝦育苗效果的觀察.海洋科學.1992(6)

14趙法箴.中國對蝦蝦池浮游生物與對蝦養殖的關係.海洋科學.1993(6)

15趙法箴.蝦池應用增氧機的使用方法及效果.海洋科學.1994(5)

16趙法箴.中國對蝦養殖與增殖.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水產業卷.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17趙法箴.中國對蝦蝦池幾種動物的攝食能力和選擇性研究.海洋科學.1995(3)

18趙法箴.對蝦暴發性流行病原因與對策.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七屆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匯編.1997

榮譽表彰

1986年 國家科委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3]

1990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一批)

199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產科學界第一位)

2012年度 青島科技最高獎

社會任職

趙法箴先後擔任山東省第五屆人大代表,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常委等職。兼任農業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水產學會顧問、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產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常務理事兼"生態學"分會副理事長,全國海洋資源研究開發保護專家組成員,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海水養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青島市第八屆人大代表,山東省五屆人大代表,第七~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並先後當選為青島市第八屆人大代表、山東省第五屆人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評價

趙法箴在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及其高產技術和對蝦人工配合餌料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培育出中國第一批人工對蝦苗,為中國對蝦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作出了貢獻。近年來,趙法箴團隊成功培育出中國第一個海水養殖動物新品種中國對蝦"黃海1號",填補中國海水養殖動物選擇育種研究的空白,為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對蝦養殖優良品種產業化以及促進中國對蝦養殖的"二次創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趙法箴在為發展中國的海洋水產事業的道路上度過了青春年華,換來了鬢髮斑白。他用堅實的腳步在祖國的海疆踩出了一條清晰絢麗的足跡。他不謀索取,不求名利,只求奉獻。他常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祖國水產事業的發展,變科技為生產力是我最大的願望。"他為人正直,胸懷坦蕩,把大半生精力獻給中國的對蝦養殖事業。在他從事對蝦養殖和實驗生態研究的三十餘年裡,他的足跡幾乎遍及全國沿海漁村,他走到那裡,就把技術和知識帶到那裡,並在那裡生根、開花、結果。

參考來源

  1.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水養殖專家 趙法箴 ,魅力煙臺網
  2. 趙法箴 ,中國工程院網
  3. 趙法箴 ,中國農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