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炳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炳南
出生 1899年5月
逝世 1984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趙德明
民族 回族
職業 醫生

趙炳南,原名趙德明,回族,經名伊德雷斯,祖籍山東德州。1899年5月出生於河北省宛平縣(今屬北京市)。父親以打短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趙炳南自幼身體羸弱多病,從5歲到7歲僅3年間就出過天花,患過痢疾,得過麻疹,發過瘧疾。趙炳南後來回憶說:「我的童年生活飽嘗了人間的痛苦與疾病的折磨,是今天的少年兒童難以想象的」。特殊的人生經歷使他深深懂得生命的珍貴,在幼小的心靈里已播下了立志做一名為他人解除病痛的醫生的種子。6歲時,趙炳南進入私塾開始了他的讀書生涯,但因家境清貧,他的學習僅勉強維持了6年便中斷了,被迫過早地走上社會。少年時期的趙炳南目睹饑寒交迫,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勞苦大眾,心靈受到極大震動,這更加堅定了他立志做一名醫生為民眾解除病痛的信念。

人物生平

1912年,13歲的趙炳南開始在北京德善醫室從師於名醫丁德恩,學習中醫皮膚瘡瘍外科。在短短的3年裡,他研讀了《外科準繩》、《瘍醫大全》、《外科啟玄》、《醫宗金鑒》、《本草綱目》等數十部醫著。他刻苦努力、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丁老先生,故盡得其傳。1920年,趙炳南自設醫館開始行醫,懸壺於北京西交民巷。曾任當時北京市中醫公會外科委員、華北國醫學院外科教授等職。他在建國前行醫30餘年,救死扶傷,以人道主義和高超的醫療技術,救治過無數的病人和垂危患者。儘管做了大量有益於人民的好事情,卻仍免不了權貴們的刁難與凌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趙炳南獲得了新生。他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更加勤奮,不斷從中醫學寶庫里汲取營養,以發展中醫事業為己任。1951年抗美援朝時,他主動提出免費為烈軍屬診療疾病,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登報表彰。1953年,他被聘為北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和平醫院等單位的中醫顧問。1956年北京市第一所中醫醫院——北京中醫醫院誕生了,在黨的中醫政策感召下,他毅然離開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醫館,參加了醫院工作。他把自己的藥品、醫療器械、製藥用具、辦公家俱以及醫館部分設備無償地捐獻給國家,受到人民政府的熱情讚揚和鼓勵。

成就榮譽

趙炳南先後擔任北京中醫醫院皮外科主任、副院長、名譽院長,兼任北京市中醫研究所所長等職務,並被推選為中華醫學會及其外科學會及皮科學會委員,全國中醫學會副理事長,北京中醫學會理事長。擔任過北京首都醫學院中醫系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還曾被選為第二、三、四、五、七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趙炳南一生勤奮治學,勇於實踐他從事皮外科專業60餘年,晚年則專門致力於皮膚病的治療與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縱觀趙炳南對皮膚病的治療,不難發現,中醫整體觀這一指導思想貫穿其治療的全過程。他生前經常講:「作為一名皮膚科醫生,一定要牢記皮膚病多是形於外而發於內的」。因此,他非常重視對臟腑的辨證。在諸多皮膚病的致病因素中,對濕邪與熱邪尤為重視。他認為,治濕是治療多種皮膚病的根本,治熱則是治療皮膚病的關鍵。

個人作品

1975年由其徒弟和助手整理而成的《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全書共30萬言,系統介紹了趙炳南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該書共收入病種51個,病例137例,還介紹了3種特殊療法和行之有效的驗方、常用方。此書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