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耶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耶利
聽琴圖
原文名 YeLi Zhao
出生 公元 563 年
甘肅天水
逝世 公元 639 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趙師」
籍貫 唐天水人
職業 隋唐之際的著名琴師
知名作品 《琴敘譜》九卷
《彈琴手勢圖譜》一卷
《彈琴右手法》一卷

趙耶利

(公元 563 年 — 公元 639 年),唐天水(今屬甘肅)人,世居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西南)。南北朝晚期、隋末初唐時期大琴家。 琴藝冠絕當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劉琨「胡笳五弄」等五十餘曲,用當時的文字譜(見琴譜)「傳之譜錄」。著有《琴敘錄》九卷、《彈琴手勢圖譜》和《彈琴右手法》(《舊唐書·藝文志》)今均佚。

譜序中稱趙耶利「弱年穎悟,藝業多通。」所傳弟子皆一代名手。趙耶利總結當時琴派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琴史》)這些話至今仍然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

趙耶利因其琴藝絕倫,世人尊稱他為「趙師」,並稱他的琴學可以與司馬相如蔡邕相提並論。

貞觀十年,趙耶利終於曹,壽七十六。

人物簡介

唐朝初年,古琴藝術達到了它的最輝煌時期。 在這中間,一位從山東徒步進京演奏古琴的大師為此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就是被世人稱為「趙師」的趙耶利。 公元628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天已變得炎熱起來。在廣袤的魯西南平原上的一個村口,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身攜古琴,坐在陰坐下休息。村中年輕人問:「老人家,您這把年紀了,還背着這沉重的東西去哪裡?」老者擦去額頭的汗珠,微笑着答道:「這是一把琴,能彈奏出各種美妙的音律來,我要帶着它去長安演奏!」這位老者就是趙耶利

徒步進京 轟動長安

因唐朝以前,戰亂頻繁。趙耶利不得不放下心愛的古琴為生存奔波。大唐建立後,社會逐漸穩定,唐朝文化藝術更是進人了大繁榮階段,京城長安更是匯集四海藝術精華而負盛名。此時的趙耶利雖然已過了花甲之年,但對能在長安彈奏自己的古琴,仍是充滿了期待。於是,趙耶利背上自己心愛的古琴,踏上奔赴京城長安之路。歷經兩個多月的跋山涉水,年邁的趙耶利終於來到了長安。因盤纏緊張,趙耶利只得找了間便宜的客店入住。

第二天,趙耶利不顧長途勞頓,抱着自己的古琴就來到藝館。據史料記載,在唐都長安,有專門為舞樂之人安排表演的藝館。但其中多為知名的舞樂之人,觀眾也多為達官顯貴。當趙耶利走到藝館門口時,藝館的管理者見他身穿素衣、手抱琴,以為是普通賣唱者,就不讓他入內。趙耶利告訴他們,他是千里迢迢從山東趕來的。以琴會友。但管理者仍然不讓他入內。看到自己不能入內,趙耶利有些氣憤,但他沒有發火,而是在藝館門口旁邊的一棵大樹下,把古琴擺好,然後彈奏起來。

當悠揚的琴聲響起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往來的行人停下了腳步,紛紛聚攏來聽,一旁的藝館內也出現了騷動,眾多人被琴聲吸引,紛紛走出藝館……霎時,趙耶利被人群圍攏了個裡三層外三層,眾多聽者都深深陶醉在他的琴聲中。

很快,趙耶利高超的琴藝轟動了整個京城。許多喜好彈古琴之士紛紛向他請教和學習,拜師者更是應接不暇。這其中,趙耶利所傳弟子如宋孝臻公孫常、濮州的司馬氏等均成為一代名手,成為唐朝音樂界大師級的人物。

後來,重視文化藝術的唐太宗,也聽說了趙耶利的大名,就專門下旨召趙耶利入宮,這為趙耶利日後整理前代的古琴樂章提供了機會。

琴藝絕冠 處世坦然

一些宮廷琴師對名利雙收的趙耶利大為不滿。一次,唐太宗接見外國使節,特別邀請趙耶利和其弟子在朝堂上演奏古琴。不想,在進宮之前,一名心存妒忌的宮廷琴師,竟給趙耶利更換了一破舊的古琴,想讓趙耶利當眾出醜。在接到古琴後,趙耶利就感到此琴有問題,但時間緊急無法更換。在演奏過程中,古琴的一根琴弦斷裂。周圍的弟子大驚,因為按照唐朝律令。琴師在為皇帝演奏中如果出現斷弦等情況,預示着朝廷或者國家可能有不祥之兆。琴師也要被治罪。但趙耶利並沒有驚慌,而是把斷開的琴弦用胳臂掩蓋。然後用其餘的琴弦演奏,結果其音色仍然悠揚。彈奏完畢後,他受到外國使節和唐太宗的讚揚。

想讓趙耶利當眾出醜的宮廷琴師,看到趙耶利在斷了一根琴弦後仍然演奏得非常好,頓時心服口服,在趙耶利演奏完畢出宮時特向其道歉。對此,趙耶利只是淡然一笑,拂袖而去。

「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

趙耶利不但琴藝高超,而且善於總結古琴演奏的技巧。他針對南北方對於古琴演奏的技法,及時予以評論。他特別推崇蜀地古琴彈奏技藝,認為它有着激昂澎湃的效果,在演奏技法上,趙耶利認為若僅用指甲,則「其音傷慘」,僅用指肉則「其音傷鈍」。主張「甲肉相和,取音溫潤」這種技法至今仍為後世廣為採用。趙耶利曾修定整編琴曲五十弄,「削繁歸雅,傳之譜錄」,整理了《琴敘譜》9卷、《彈琴手勢圖譜》和《彈琴右手法》等古琴著作,由於歷史久遠,今均散佚。

公元639年,趙耶利病逝於長安,享年76歲。[1]

人物經歷

趙耶利(公元 563 年 — 公元 639 年),甘肅天水人,世居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西南)。南北朝晚期、隋及初唐時期大琴家。 因其琴藝絕倫,世人尊稱他為「趙師」,並稱他的琴學可以與司馬相如和蔡邕相提並論。

趙耶利曾修定整編琴曲五十弄,「削繁歸雅,傳之譜錄」;所撰琴著頗豐,包括《琴敘譜》九卷、《彈琴手勢圖譜》一卷、《彈琴左手法》一卷。

趙耶利對當時的琴派有深刻的認識,並有以下總結:「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這些總結至今仍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

在演奏技法上,趙耶利認為若僅用指甲,則「其音傷慘」,僅用指肉則「其音傷鈍」,主張「甲肉相和,取音溫潤。」這種技法為後世廣為採用。

對於減字記譜法,在清程允基《誠一堂琴譜》中記有:唐曹柔有「減字指法,趙耶利修之」,即曹氏創造了減字譜,趙耶利則進行修訂。

《樂纂》曰:趙耶利居士,唐初天水人也。以琴道見重子海內,帝王賢貴,靡不欽風。舊錯謬十五餘弄皆削,凡歸雅無一徵玷不合於古。述《執法象》及《胡笳五弄》譜兩卷。弟子達者三人,並當代翹楚。貞觀十年,終於曹,壽七十六。弟子宋孝臻、公孫常,數百年內常傳於馬氏。[2]

《唐書·樂志》曰:趙師字耶利,天水人也。在隋為知音,至唐貞觀初,獨步上京,遽入琴苑。疇之嵇氏,累代居曹。遂令曹郡琴者,所修五弄,具列於曹,妙傳濮州司馬氏,琴道不墜於地也。師云:吳聲清宛,若長江廣流,綿綿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擊浪奔雷,亦一時俊決也。[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