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音速反艦導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超音速反艦導彈》是中國的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反艦導彈一般都在距海平面 300~400 米以下的對流層中飛行,空氣阻力很大,一般很難進行超音速飛行。目前在役的反艦導彈中,只有前蘇聯的SS-N-2B/C、SS-N-3、SS-N-7、SS-N-12 和 SS-N-19 等達到了超音速,西方各國反艦導彈還沒有實現超音速。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還是武器的設計存在很大差異,蘇聯反艦導彈一般長達 6~11 米,總重達 2300~ 7000 公斤,巡航高度為 20~400 米;西方恰恰相反,追求的是輕巧、耐用、可靠、通用化和作戰效能,不是一味貪大、求重、圖快。

70 年代以來,西方也開始研製超音速反艦導彈,主要型號是法德合研的「安斯」(ANS)、英國的「海鷹」和瑞典的 RBS-15 等。為什麼要研製超音速導彈呢?問題很簡單,是一個矛與盾的關係。近年來水面艦艇防空系統日益發展,對導彈形成軟硬殺傷等多種威脅,作為「矛」的導彈只能求助于飛得更快、更遠,抗干擾能力更好、更強,否則是無法攻克艦艇的防禦「盾」的。

一般講,導彈導引頭不變的情況下,飛行速度提高了,在同一時間內飛行的距離也就增大了,所以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射程都比較遠。射程遠又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例如怎樣才能發現遠方的目標?即使能發現還有個識別問題,是友軍的還是敵軍的?是軍艦還是商船?凡此種種,都需要進行論證。由此可以看出,探測設備對導彈射程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如果利用艦載雷達探測和制導,導彈射程僅為 35~40 公里,如果利用在前方部署雷達哨艦的辦法可將射程提高 70 公里,如果利用直升機搜索和中繼制導則可將射程提高到120~200 公里,當然,要是用飛機、預警機或衛星制導射程會更遠。

「安斯」超音速反艦導彈是一種全天候導彈,它比較小巧精幹,彈長僅 5.5 米,彈重只有 90 公斤,飛行速度可達 2 倍音速,最大射程 180~200 公里,可由艦艇、潛艇、飛機等任何平台攜載,還可岸基發射。「安斯」實現超音速的奧秘主要在於採用了一固體燃料衝壓發動機(與同等重量火箭發動機相比,射程增加 40%)作主發動機,一台固體火箭發動機作助推器,二者串聯布局,裝於彈體後部。其外緣環彈體裝有 4 個空氣進氣管道,以供固體衝壓發動機燃燒用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