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長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長城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趙長城趙長城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趙在邯鄲境內沿漳、滏之濱修築的南長城,邯鄲境內遺蹟尚未發現。趙長城為中國戰國時期修建,為趙國所築,分為南北二段。

歷史概述

時代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兼併,相互爭霸各自設防,先後修築長城以為互相防衛。這些長城的位置根據各諸侯國家設防的需要,或南或北,或西或東,布滿了中國黃河、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從這許多長城的分布上也正可看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相互爭戰的歷史情況。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城雖然自秦統一中國之後除一部分作為萬里長城的基礎之外,大多已下令拆毀,保存的遺址不多。但是它們對於研究早期長城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政治、軍事等情況卻具有重要的意義。

也稱趙武靈王長城

趙長城,為趙武靈王時所築,故也稱趙武靈王長城。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趙武靈王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這道長城大部分在內蒙古境內。它起於代,沿陰山西行,止於高闕。

趙長城的具體走向,是由河北省宣化境內,經尚義縣,跨東洋河,進入興和縣而後走輝騰梁山、大青山南麓,經烏拉山而直趨狼山。從在內蒙古境內的實地考察看,也是這樣:趙長城自興和西行,經察右前旗、卓資縣至呼和浩特北,沿大青山到達包頭,再越昆都侖河烏拉山進入後套平原,然後趨於狼山之中。其遺蹟斷斷續續,時而以山陵為屏障,時而又穿入深山峽谷之中,逶迤曲折,甚為壯觀。

規模

趙長城大約是武靈王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年~公元前300年)之間即趙雍倡導「胡服騎射[1]之後修築的。這道長城大都是夯土建築,趙長城自興和縣的台基廟鄉向西北伸進,經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鄉、三成局鄉、高鳳英村北,繼續向西北延伸,直至卓資縣的東邊牆村,這段長城全部是夯土建築。在位於集寧市西北的高鳳英村北一公里,也就是集(集寧)中(察右中旗)公路12公里處,東西走向的趙長城與公路交叉呈「十」字形,這裡的長城遺蹟為黑沙土夯築牆,高2~3米,寬4米。卓資縣境內的長城,由哈達圖鄉東邊牆村進入,經過油葫蘆灣村北,依傍輝騰梁南麓而行。這段長城遺蹟,絕大部分已被攤平,變成公路。公路騎在長城脊上,一直向西延伸到馬蓋圖鄉官家壩村。而未被公路占用的,其遺蹟則清晰可見。在油葫蘆灣村北的長城內側,還建有一座城堡,俗名城卜子。該古城為方形,長寬各142米,城堡東牆殘高1.3米。在長城附近地面還殘留着許多陶製繩紋殘片。此城應是守衛長城的駐軍遺址。在該古城北,有一座騎在長城上的牆台,方形,高1.4米,長寬各17米,土築,是用輝騰梁洪水淤積下來的黃黑色土交疊而成,共夯築13層,每層厚約10厘米。這座牆台是供守邊戍卒瞭望和作戰用的。

參考文獻

  1.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人間福報,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