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德公寓舊址(1905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青島畫報

  「從海上眺望青島城,只見其坐落在一片旖旎風光之中。其建築整齊美觀,重重紅色屋頂躍動於層層翠綠之中,令人心曠神怡。……」這是1913年《香港每日新聞》對青島的一段描述。[1]

  自德租膠澳後,青島就成為了旅遊度假的理想之城,各種旅館和公寓應運而生。

  其中位於德縣路4號的路德公寓(祿賓館)是家庭旅館類的代表。

  初春時節,我們走進這棟名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老建築,揭秘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自然之風

  據資料記載,1898年在德國租借膠澳後不久,德國僑民海倫·路德(Helene Luther)女士即在青島開辦了一家小旅館,以維持生計。1905年11月,已有一定積蓄的路德夫人聘請當時知名建築師羅克格(Curt Rothkegel)設計了一座嶄新的公寓式旅館,並出資建設。1907年竣工投入經營,名為路德公寓。

  建築位置優越,位於當時的膠澳督署西側。從老明信片上可以看到,這棟紅白相間的小樓位於一片坡地上,當初周圍十分開闊,草木初長。資料顯示「坡地面積為2700平方米,距離黃海約300米」。

  如今建築外觀保存完好,只是昔日小樹已參天,和建築一起成為了這100多年光陰的見證者。鐵藝柵欄內一座德國風情的建築靜靜坐落在林木中。在建築風格上,羅克格秉承了他熱衷的青年風格派,總體架構嚴謹、對稱而富於變化,這種變化由中間虛空的外廊和兩端的實牆共同完成,而巨大的紅色坡頂成為其最明顯的標誌,富有德國鄉村氣息。

  建築原主入口位於東側,建築共兩層,帶閣樓和地下室,總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總體磚木結構,花崗岩牆基。一層為木製拱形窗戶,二樓南側和東側均設有敞開式迴廊,以紅綠相間的三聯方柱為裝飾和支撐。最用心的當屬閣樓及屋頂部分,主入口的老虎窗以六根綠漆露木分割裝飾,窗戶中間裝飾有兩根愛奧尼式木立柱,窗楣上有大型木雕花紋,大氣精美,也是整個建築的吸睛之處。

  南側門楣和老虎窗窗楣裝飾有立體花朵圖案,並穿插波浪形線條。東南角山牆有一處花卉植物浮雕,圖形對稱,枝椏般的線條相向彎曲,所有空間填滿與窗楣上相仿的葉片及花朵。

  這幾處是明顯的青年風格派的建築風格,即主張師法自然,模仿草木、花卉、滕蔓之形態進行創意設計,線條表現手法為曲線造型。

  院內植有碗口粗桂花老樹,且北側院牆更是植有成片桂花,待夏去秋來,院內定是暗香浮動。記者發現,桂花的葉片和花朵形態,與花朵浮雕十分相似,六片綠色捧出一朵小花,也許這正是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別有洞天

  從現在位於建築南側的正門步入大樓,褐色的大理石地面上鑲嵌着1905字樣,大門上的門把手泛着歲月打磨的光,大廳內木製樓梯盤旋蜿蜒而上,泛黃的吊燈亦留下了歲月的痕跡。雖然分不清哪些是「原裝」的,哪些是後來的「更新」,而今也都包漿上了時間的光澤。

  建築內高4米,室內木板地,自然通風,採光良好。一樓曾是四間帶外廊的客房,北面是客廳和餐廳,其下方的地窖里設有廚房。寬敞的主樓梯通向二樓,上設原來是兩間套房和五個軍人間。除了一間軍人房外,其餘軍人間內均無浴室和廁所。據德國學者華納(Torsten Warner)記載,公寓的南面有一座網球場,西邊則設有車房。如今,二樓迴廊西側有兩個錯層空間,下層為球場,上層為小型觀景台。

  沿着狹窄蜿蜒的樓梯上到閣樓,則是別有洞天。閣樓空間非常大,根據層高被分割成七八個大小不等的空間,有大通間也有不到半米高的小存儲間。窗戶設計也各具特色,拱形的老虎窗內部也用木條做了裝飾,透過窗戶可以與膠澳總督府舊址對望,或者飽覽老城的紅瓦綠樹之城市風貌,建成之初,或許還可以眺望大海。

  閣樓的頂部設計有多個迷你的透明玻璃天窗,以一根長長的金屬支撐杆,撐杆上設計有多個定位孔,末端為圓形把手。「關窗可以採光,開窗可以通風,金屬杆用來支撐起窗戶,杆子上的小孔可以調節窗口的大小。」青島地方史專家袁賓久分析說,這種用撐杆開閉窗戶的設計,有點像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支摘窗。

  另外,院子裡還發現有地下通道一處,入口被鐵欄杆和鎖封住了。據筆者分析,這個通道或許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龐大的人防地下網絡中的一部分。


  歲月變遷

  1906年版的《青島及其周邊旅遊指南》中記載到:「路德家庭公寓,位於霍恩洛厄大街(今德縣路),公寓每人每天6銀圓,全家則享受優惠,長期居住同樣優惠。房間加早餐每人每天4銀圓。」

  1910年,一個來自天津的英國公司老闆記述了他的青島之行:「我們在港口向一家公寓訂了房間。幸運的是我們在路德公寓拿到了房間。我們在那兒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光。這座德國風格的寬敞公寓堪稱一流,具有舒適的現代化設備,價格也適中。公寓女主人和藹可親,對待英國客人殷勤周到。」

  20世紀30年代,此處為日本人經營的若概醫院。資料顯示,1914年日本占領青島,絕大部分德國人回國,日本醫生若槻寬隆在這裡開了一家若槻醫院,是一家較大的私人醫院,有內科、外科、皮膚科、婦科等門診還有住院部。中國人極少有到這裡看病的,因是私人醫院,收費高,日本人來就診的也主要是上層社會人士。青島地方史專家劉逸忱在史料中發現,1932年-1933年若概醫院長期在《青島時報》投放廣告,廣告內容為「專治內科、兒科、花柳病科,並專用新法戒除鴉片嗎啡等癮,限期出院毫無痛苦。」若槻寬隆的頭銜是德國醫學博士、市立醫院特約醫生。由此可見,治療疑難雜症或許是若槻醫院的專長。

  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以後,在湖南路上開辦有鐵路小學,後籌辦鐵路中學,籌辦期間已招收學生,就在路德公寓舊址上課,四方鐵路中學校舍建成以後才遷了過去。早期,青島市政府下屬各局(除警察局),均在青島市政府(膠澳總督府舊址)內,抗日戰爭勝利後,市教育局從市政大樓遷出,占用了原路德公寓。

  抗戰勝利後,近3萬僑居青島的日本人被遣送回國,青島空出了一大批日本房屋。國民黨人士利用各種手段來搶占房屋,辦學校也是一個手段,如停辦20多年的膠澳中學、明德中學以「復校」的名義占了日本房屋,山東省「綏靖區司令」王耀武以辦學名義占了原日本女子中學,這一時期一下子冒出了20幾所學校,在路德公寓內辦公的教育局的工作也多了起來。

  20世紀後半葉開始,路德公寓成為機關單位辦公場所。

  國務院於2006年5月25日公布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路德公寓與一批近代德國建築升格為國保單位,編號為10-21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