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德維希貝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路德維希貝克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路德維希貝克(Ludwig Beck) 1880.06.29-1944.07.20 炮兵上將 二戰前德國陸軍參謀長,後因與希特勒政見不合,被希特勒撤職。人稱識時務者為俊傑,敏銳直率克上將極力阻止希特勒在德軍羽翼未豐之時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導致世界大戰的行動。他那番「如果今日的領袖們違背了自己的政治常識和良知而輕舉妄動,歷史就將為他們記下一筆血債」的話,令軍官們沉思,然而努力未成而又謀殺元首失敗,反被元首殺害。1944年的「七。二零」事件後,身為組織者之一的貝克自殺未遂,隨即被捕遭到處決。

基本信息

中文名:路德維希貝克

外文名:Ludwig Beck

國 籍:德國

出生日期:1880年06月29日

逝世日期:1944年7月20日

職 業:軍人

出生地:威斯巴登

軍 銜:一級上將

人物簡介

路德維希u2022貝克(Ludwig Beck 1880-1944),德國陸軍大將,軍事家、政治家。二戰中參與推翻希特勒密謀。

生平信息

路德維希u2022貝克(Ludwig Beck 1880-1944) 納粹德國陸軍大將。

1898年開始服兵役,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任總參謀部參謀、集團軍參謀長。1933-1935年任德國軍隊辦公室主任。1935-1938年任德國陸軍參謀總長。1938年退職,由陸軍上將哈爾德接任陸軍參謀總長。1944年,貝克與德國軍隊內部一些軍官密謀推翻希特勒。同年7月20日,密謀分子組織對希特勒的暗殺,但是未遂,貝克隨後被捕,在政變指揮所自殺未遂,就地槍決。

軍銜晉升

1898.10.08;陸軍候補軍士

1899.08.18;陸軍少尉

1909.09.17;陸軍中尉

1913.10.01;陸軍上尉

1918.04.18;陸軍少校

1923.04.15;陸軍中校

1927.11.01;陸軍上校

1931.02.01;陸軍少將

1932.12.01;陸軍中將

1935.10.01;炮兵上將

1938.11.14;榮譽陸軍大將

榮獲勳章

191_.00.00;二級鐵十字勳章

191_.00.00;一級鐵十字勳章

1917.07.17;普魯士馮·霍亨佐倫皇家佩劍騎士十字勳章

人物評價

古德里安評價

相較之下,那位新任的參謀總長貝克將軍(Gen.Beck),卻是一個很不容易接近的人。他的個性很正直,態度非常冷靜,也許太冷靜了。他是一個舊派的思想家,是毛奇元帥(Field?Marshal Graf von Molthe)的信徒,他希望把這個新陸軍的參謀本部改組一番,他認為毛奇在地下有知也會表示首肯。他對於近代的技術問題是一點都不了解,對於參謀本部中各重要位置所提出的人選,當然都是和他氣味相投的人,所以久而久之,就在陸軍的核心當中,自然建立起來了一道反動守舊的障礙物,這才是一個非常難於克服的大困難。他反對建立裝甲兵的計劃,他希望戰車只被當作步兵的支援兵器,而他所同意的最大單位就只是裝甲兵旅。他對於裝甲師的組建絲毫不感興趣。

為了使貝克將軍能夠同意建立裝甲師和印行裝甲部隊的訓練教材,我在經過長期的拉鋸戰後終於獲得了勝利。最後他甚至於同意成立兩個裝甲師,可是我卻早已堅決主張要同時成立三個師了。我儘量地在他面前誇耀這種新組織的優點,尤其是在戰略方面。他卻回答我說:「不,不,我不想和你們發生任何關係。對我而言,你們實在是走得太快了。」當我說到,由於近來無線電的發展,儘管用極高的速度前進,也照樣可以保持着指揮上的聯繫,他卻完全不相信我所說的話。在我們的訓練教範上面,常常一再重複要求,所有各級的指揮官一定儘可能地身臨前線,愈前進就愈好。這個觀點他也完全不贊成,他說:「你沒有地圖和電話,那麼你又怎樣指揮呢?你讀過施里芬(Schlieffen)所著的書沒有?」至於說到身為一個師長,即便不實際突入敵陣,也應該儘量接近前線的理論,對於他則更是分量太重了。

放下裝甲兵的問題不談,這位貝克將軍無論在政治方面或是在軍事方面,也都抱着遇事拖延的態度。他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去,都隨時打算澆人家一瓢冷水。總會因為各項困難而主張一切從長計議。最足以代表他的思想的,就是他最自鳴得意的「遲滯防禦」(delaying defense)戰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我們就已經風聞這種戰術的大名。在那10萬人的小型陸軍中,這種戰術成為一種基本的原則,甚至於一個步槍排也都要演習這種貝克式的防禦戰術。這種作戰的方式實在是混亂不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令我滿意的範例。在裝甲師成立之後,弗里奇就完全放棄了這種落伍的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