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線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路線價法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路線價法(road rating method)是一種主要用於城鎮臨街商業用地的批量估價方法。路線價法是指,在城鎮街道上劃分路線價區段並設定標準臨街深度,在每個路線價區段內選取一定數量的標準臨街宗地並測算其平均單價或樓面地價,利用有關調整係數將該平均單價或樓面地價調整為各宗臨街土地價值或價格的方法。

路線價法的理論依據

路線價法認為市區內各宗土地的價值與其臨街深度大小關係很大,土地價值隨臨街深度的增加而遞減,一宗地越接近道路部分價值越高,離開道路越遠價值越低。臨街統一接到的宗地根據其地價的相似性,可劃分為不同的地價區段。在同一路線價區段內的宗地,雖然地價基本接近,但由於宗地的深度、寬度、形狀、面積、位置等仍有差異,地價也會出現差異,所以需指定各種修正率,對路線價進行調整。街道不同的路段,路線價也不相同,如果街道一側的繁華狀況與對側有顯著差異,同一路段也可以劃分成兩種不同的路線價。繁華街道有時候需要附設不同的路線價;住宅用地區域差異較小,所以住宅區的路線價比較長,甚至幾個街道路線價都相同。因此,路線價法實質上也是市場法的一種,但比市場法又更直觀的表達出臨不同道路對商業價值的影響,市場法中對商業房地產評估案例的查找多數同一個商圈為一個範圍,尋找案例,在區域因素和個別因素中修正,這也是區別去市場比較法的地方。路線價是標準宗地的單位地價,可看做比較實例,對路線價進行各種修正可視為因素修正。因此路線價法的理論基礎也是替代原理。

路線價法範圍和適用條件

①路線價法適用於市街地,主要適用於城市繁華商業區土地價格的評估,對道路系統的完整、道路兩旁宗地排列整齊的區域和城市,效果更佳。

②路線價法需要有較多的交易實例,而且土地市場要規範,路線價法能快速評估出多宗土地的價格。

③路線加法的精度與路線價和路線價修正體系密切相關。

路線價估價法的執行程序

1、劃分路線價區段

一個路線價區段是指具有同一路線價的地段。在劃分路線價區段時,應將接近性大致相等的地段劃分為同一路線價區段。一般以一街廓長為一路線價區段,但在繁華街道有時需將街廓劃分多段,設定不同的路線價。而在某些不繁華的街道,有時需將數個街廓劃分為一個路線價區段。此外,在同一街道上,兩側繁華程度有顯著差異時,應視為兩個路線價區段考慮。

2、設定標準深度

設定的標準深度通常是路線價區段內臨街各宗土地的深度的眾數。如某路線價區段的臨街宗地大部分深度為18米,則標準深度應設定為18米。

3、確定路線價

路線價是設定在路線上的標準地塊的單位地價。路線價的求取通常是在同一路線價區段內選擇若干標準地塊作樣本,然後用市場售價類比法、預期收益還原法等具體評估方法,分別求出各樣本的單位地價,並把各樣本的單位地價算術平均(或取眾數),最終得出路線價。

4、制定深度指數表和其他修正率表

深度指數是指宗地地價隨臨街深度的差異的變化程度。深度指數表是將土地隨距街深度的不同而引起相對價格差異的關係編製成的表格。製作深度指數表的原則是,地塊的各部分價格隨街道的程度而有遞減的趨勢,即深度越深,接近性越差,價格就越低。此外,根據其他因素,如角地、形狀、寬窄等的影響,還應編制其他修正率表。

5、計算各地塊的價格

根據路線價、深度指數表和其他修正率表以及宗地面積就可計算各地塊的價格。

路線價法的計算公式

路線價法的基本公式是:宗地價格=路線價×深度百分率×宗地面積

運用路線價法時,如遇街道兩邊的宗地有特殊情況存在(如路角地、兩面臨街地、三角形地、袋地等),除了應用上述公式外還需要進行加價或減價修正,此時公式為:

宗地價格=路線價×深度百分率×其他修正係數×宗地面積

或者

宗地價格=路線價×深度百分率×宗地面積+其他修正額

路線價的深度修正方法

四三二一法則

該法則又被稱為慎格爾法則,是由J.A.Zengele在提出並最早使用的法則。其含義是:將標準深度100ft(註:1ft=0.3048米)4等分,隨着離道路的距離的增加,每一等份的價值占路線價的比例分別為40%、30%、20%、10%.如果深度超過100ft,每一等分25ft的價值占路線價的比例依次為9%、8%、7%、6%.

蘇姆斯法則

該法則認為深度為100ft深的土地價值,前半街50ft部分占全宗地總地價的72.5%,後半50ft部分占27.5%,後半50ft部分占27.5%,若再深50ft,則該宗地所增的價值僅為15%。

霍夫曼法則

該法則是1866年由霍夫曼創立的,認為深度為100ft的標準宗地,將標準深度4等分的情況下,隨着離道路距離的增加,每一等份的價值占全部地價的比例分別為37.5%、29.5%、20.7%、12.3%。

哈柏法則

該法則認為土地的價值與其深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