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踏莎行·細草愁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踏莎行·細草愁煙》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晏殊的作品之一。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1];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踏莎行·細草愁煙

文學成就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2]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如其閒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及其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纖佻,寫景重其精神,賦於自然物以生命,能將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敘寫中,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表現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於世。

視頻

踏莎行·細草愁煙 相關視頻

北宋詞人晏殊:各種玩法都很溜的宰相
歷史上的《清平樂》晏殊簡直就是升級版「別人家的孩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