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踢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踢毽
圖片來自美篇

踢毽,又叫「打雞」。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中國民間體育活動之一,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1]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簡介

踢毽,又叫"打雞"。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是湘、鄂、渝、黔四省邊境地區民間傳統體育娛樂項目之一,深受該地區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2]

清代踢毽的技藝已相當高,也為我國古代婦女所喜愛。清初著名詞人陳維崧曾讚美女子踢毽,說女子踢毽比踢足球還巧妙,比下棋還有趣味。

20世紀初,歐美近代體育傳入我國以後,踢毽子仍為我國青少年喜愛的體育活動。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東等省市都舉行過規模較大的踢毽子比賽。 1935年,舊中國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上,曾把踢毽子列為國術比賽項目。女子盤踢和交踢的冠軍是浙江的程月珍,盤踢成績是1494對,交踢是36次。男子盤踢冠軍是上海的周克揚,成績接近5000對,交踢冠軍是南京的戴金堯,成績140對。

器材

古代,一般用羽毛和金屬錢幣做成的。毽子製作的種類繁多,除沿用古代的辦法以外,一般的說有三種。其一,用金屬片為底,以紙剪成各種花色纓的紙毽。其二,以各種色布條為纓,以大組扣為底做的布毽。其三,以塑料做成的各色花毽。

場地

比較簡單,在室內、室外均可進行。場地面不受限制,只要平坦即可,主要根據參加人數和水平而定。例如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境地盛產桐油和油茶,踢毽水平高的人,站在枯餅上進行比賽或表演。

動作

湘、鄂、渝、黔四省邊境地區踢毽子的基本動作有:盤、拐、磕、蹦四種。

盤:用腳內側交踢,俗稱「盤毽子」。

拐:用肢外側反踢,習稱「打拐拐腳」。

磕:用膝蓋將毽子向上彈起。

蹦:用腳尖踢毽,習稱「叮叮貓打鏢雞」。

除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踢法。

競賽

踢毽子比賽有單人賽與集體賽。單人賽以每人踢毽的次數多少判定勝負;集體賽按個人技術高低分組,以總踢次數多少判定輸贏。技藝高超者可連踢數千次而毽不落地。另有一種團踢,即一群人共踢一毽,當毽落到誰面前,誰可任意選擇踢法將毽復踢給任何人,他仍以此法踢毽給任何人,毽掉在誰面前誰為負。

文章

夏傳壽《踢毽子——一項簡便易行的健身運動》,原載1996年6月28日《中國體育報》:

踢毽子,是我國民間體育活動之一,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

首先,毽子製作簡便。只需用一小塊布,包上一枚銅錢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開口的鵝毛管子,用針線縫牢,成為底座;再在未剪開的鵝毛管子上端里,插上七八根雞毛就做成了。雞毛最好是雄雞的,又長又好看,也好踢些。商店裡或地攤上有現成的毽子賣,不過,其底座往往是橡皮的,彈性大,踢重了穩定性差。

其次,活動便於開展。它對場地要求不高,只需一小塊比較平坦的空地,五六平方米,三四平方米均可,越是技藝高的對場地要求越寬。本人只需一平方米甚或站在板凳上,也能踢上好幾十下。

再其次,踢法多種多樣。既可以比次數,也可以比連踢的時間,還可以比踢的花樣……。這裡着重介紹幾種常見的踢法——

一、單純比踢的技術

一隻腳着地,另一隻腳踢。着地的腳可以移動,也可以不准移動(俗稱「定樁」);踢的腳可以着地,也可以不着地(俗稱「懸」,比賽正式開始前,常用此法定參賽人員出場次序。)參加者可以依次輪換踢,連續踢得多者或先完成任務者為勝方。也可以「加寶塔」,即第一人踢一下,第二人踢兩下……依此類推,周而復始,直往上加,到其中一人踢「死」為止。「死者」可向「生者」「拋毛」,即將毽子用手拋給人家踢,直到人家沒踢到或你接到踢來的毽子為止。比賽再重新開始。

二、兼比踢的花樣

最常見的是「打跳」,即毽子一拋,雙腳同時跳起,用一隻腳踢它。可以連續跳,也可以跳了踢,踢了跳。還有「打偷」,即一隻腳着地,另一隻腳從背後「偷偷」去踢;「打環」,雙腳跳起,一隻腿彎曲起來,另一隻腳踢;「打翹」,雙腳跳起,一隻腿向前伸直,另一隻腿踢;「打剪」,雙腳跳起,兩腿向前作剪剪子動作,用其中一隻腳踢毽子。此外,還可以故意用反腳踢,(注意:有人是左撇子,右腳則是反腳),或雙腳輪換踢……

最後,介紹兩種兒歌伴唱踢法。

1、里和,外拐,飄洋,過海

吟唱八個字,依次踢八下。其中唱「里、外、飄、洋、過」五個音節時用正腳各踢一下,唱「和」時用反腳向內踢一下,唱「拐」時用反腳向外踢一下,唱「海」時打一個跳。循環反覆,看誰踢得多。

2、一鍋底,二鍋蓋,三酒盅,四牙筷,五釘錘,六燒賣,七蘭花,八把抓,九上臉,十打花

唱一句,踢一下,做一個動作。讓踢起的毽子依次落在:一、伸直的手心裡;二、伸直的手背上;三、五指窩成的「酒盅」里;四、伸直的兩指(中、食)上;五、握緊的拳頭上;六、撮起的手掌中;七、手指有曲有伸的「蘭花瓣」上;八、抓取的手心中;九、仰着的臉頰上;十、跳起的一腳上。也是踢得多者為勝利者。

《辭海》上說,踢毽子「對活動關節,加強韌帶、發展靈敏和平衡有良好的作用」。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來玩一玩,更歡迎男女愛好者來找筆者切磋切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