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轉貼賣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轉貼賣出是中國專有文化名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轉貼賣出是指銀行將未到期的已貼現或已轉貼現的商業匯票背書轉讓給其他金融的業務行為,轉貼賣出分為轉貼現賣斷和轉貼現融資(正回購)。

票據轉貼現

票據轉貼現是指某家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將未到期的已貼現或已轉貼現的商業匯票進行轉讓的票據行為。

轉貼現包括轉貼現買入與轉貼現賣出兩大類,其中轉貼現買入分為轉貼現買斷和買入返售(逆回購);轉貼現賣出分為轉貼現賣斷和轉貼現融資(正回購)。

買入返售(逆回購)是指銀行在購買交易對手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已貼現或已轉貼現的商業匯票的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由交易對手購回原商業匯票的業務行為。

轉貼現賣斷是指銀行將未到期的已貼現或已轉貼現的商業匯票背書轉讓給交易對手的業務行為。

轉貼現融資(正回購)是指銀行將未到期的已貼現或已轉貼現的商業匯票轉讓給交易對手的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由銀行購回原商業匯票的融資行為。

背書轉讓

背書轉讓是指在票據背面或者粘單上記載有關事項並簽章的票據行為。在票據背面簽章的轉讓票據權利的人為背書人,接受被背書票據的人為被背書人。持票人通過背書可將票據權利轉讓給他人或者將一定的票據權利授予他人行使。因背書轉讓行為,背書人產生對票據債務人的擔保責任和連帶責任,被背書人代替持票人(即背書人)成為新的持票人,取得票據債權。

一張票據可以多次背書。在轉讓過程中,每一次背書的實質原因為何,不影響背書的法律效力,而每一次背書的真假,原則上也不影響持票人的票據權利,除非持票人取得票據時在假背書問題上有惡意或者重大過失。票據法既不要求持票人審查背書的實質原因,也不要求持票人審查背書的真假。但票據法要求持票人必須審查背書在形式上是否連續,因為一張票據往往在很多法律主體之間流通,這些經手票據的主體在票據上的背書如果是連續的,至少在形式上證明票據在流通過程中沒有發生意外。相反,如果背書不連續,就說明票據在流通中可能發生了意外,這時票據若再轉讓將會引致更多的麻煩。所以一般的票據法都規定持票人如果是依背書取得票據,連續的背書方能證明其為票據權利人。

商業匯票

商業匯票是由出票人簽發的,是委託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

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紙質商業匯票的最長付款期限為6個月,而電子商業匯票的最長付款期限為1年。

商業匯票的種類:

商業匯票按照承兌人的不同,可分為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其中,銀行承兌匯票由銀行承兌,商業承兌匯票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付款人為承兌人)承兌。兩者的主要區別是承兌人不同,信用等級不同:

(1)承兌人不同: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人不同,決定了商業承兌匯票是商業信用,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信用。

(2)信用等級不同:目前銀行承兌匯票一般由銀行簽發並承兌,而商業承兌匯票可以不通過銀行簽發並背書轉讓,但在信用等級和流通性上低於銀行承兌匯票,在銀行辦理貼現的難度較銀行承兌匯票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