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輝夜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輝夜號觀測的數據圖像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輝夜號(日文:かぐや,英文:KAGUYA)又稱輝夜姬號、月亮女神號(日文:セレーネ,英文:SELENE),是日本發射的月球人造衛星,耗資2.7億美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人員表示此計劃是繼美國《阿波羅計劃》後規模最龐大的月球計劃。月亮女神在當地時間2007年9月13日10時35分搭乘H2A-13火箭,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成功升空,開始了其為期一年的旅程。月亮女神已經歷過兩次延期發射,第一次是從2007年8月16日延期到9月13日,第二次是從9月13日再延期到14日[1](協調世界時)。

命名

「SELENE」一名是計劃名稱「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縮寫,發想於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塞勒涅。此外,日本一般習慣會為成功發射上太空的衛星再取一個「正式名稱」,而該衛星的正式名稱則是「かぐや」,取自日本傳說《竹取物語》中的「輝夜號」,其形象相近於中國傳說中的嫦娥

發射之後,這顆衛星便很少再使用開發時的「月亮女神號」的名稱,無論是ISAS(宇宙開發研究所)或是JAXA的宣傳資料與報告上,皆是將本衛星稱呼為「輝夜號」。

而兩個子衛星,「中繼星」命名為「翁」,「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星」就命名為「嫗」。取自日本傳說《竹取物語》中的伐竹翁及其夫人,即是輝夜姬的養父和養母。

主要任務

月亮女神在發射20天後會進入橢圓形繞月軌道,之後還釋出兩個子衛星,分別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運行,用作通訊和采測重力。月亮女神主衛星則將會在35天後逐步進入圓形繞月軌道,飛越月球兩極,於月球上空100公里繞月運行一年,而有關研究結果會在2009年公布。

儀器

月亮女神搭載了14台觀測設備,儀器的精確度是過往的10倍至100倍[2],主要用來探勘月球地形,元素分布和月球重力,並尋找岩漿海洋科學家認為這些數據有助研究月球的形成過程。 輝夜號探月衛星發射時共攜帶14項觀測儀器,可分為調查月球表面物質的裝置,調查月球地形與地底構造的裝置,調查月球環境的裝置,調查月球重力分布的裝置,從月球調查地球的裝置及清晰拍攝月球與地球的裝置六大類,另有太陽能板及高增益天線等其他裝置。

視頻

輝夜號 相關視頻

日本月亮女神號拍攝的月球「地出」影像
日本發射「人造流星」衛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