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辛普森家庭電影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辛普森家庭電影版
圖片來自yahoomovies

辛普森一家大電影》是一部2007年美國動畫喜劇片,根據動畫電視系列劇《辛普森一家》改編。

影片由大衛•斯沃曼執導,電視劇集中的主要配音演員丹•卡斯泰蘭尼塔朱莉•卡夫娜南茜•卡特萊特雅德麗•史密斯漢克•阿扎利亞哈里•謝爾、崔絲•麥妮利和帕梅拉•海登參加配音,還有艾伯特•布魯克斯為片中的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拉斯•卡吉爾配音,拉斯•卡吉爾在霍默污染了春田鎮的湖水後決定把整個鎮炸毀。

鎮上的人們出於憤怒把霍默趕了出去,霍默的家人之後也離開了他。為了給自己的愚蠢贖罪,霍默決定阻止卡吉爾的陰謀。

《辛普森一家》的主創人員早在節目開拍後不久就打算製作電影版,但由於沒有合適的劇本和足夠的劇組成員而一拖再拖。2001年,製片人詹姆斯•L•布魯克斯馬特•格羅寧、阿爾•讓、邁克•斯庫利和理查德•坂井開始開發這一項目,編劇則是個包括斯庫利、讓、布魯克斯、格羅寧、喬治•邁爾、大衛•米爾金、邁克•里斯、約翰•斯沃茲維爾德、約翰•維蒂、伊安•馬克斯通-格雷厄姆和馬特•塞爾曼的龐大團隊。眾人設想了大量的劇情,最後格羅寧的構思發展成了電影。劇本經過上百次修訂,2006年開始製作動畫後又進行了大量改動。

這意味着有許多已經拍好的素材只能剪掉,其中包括埃琳•布羅克維奇明妮•德里弗艾拉•菲舍爾凱爾希•格蘭莫愛德華•諾頓客串出鏡湯姆•漢克斯年輕歲月在最終完成的影片中以真實身份出鏡。

製片公司與包括漢堡王7-Eleven在內的多家公司達成促銷協議,把部分店鋪裝修成《辛普森一家》中的Kwik-E-Mart便利商店。影片在佛蒙特州斯普林菲爾德首映,當地通過贏得福克斯公司舉辦的競賽獲得了首映權。影片在商業和專業評價兩方面都獲得了成功,7500萬美元預算最終贏得超過5.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劇情

電影延續電視劇集《辛普森一家》的劇情,主要關注生活在春田鎮辛普森家族,其中包括男主人霍默•辛普森丹•卡斯泰蘭尼塔配音)和夫人瑪琦朱莉•卡夫娜配音),兩人有三個孩子,分別是巴特南茜•卡特萊特配音)、莉薩雅德麗•史密斯配音)和瑪吉

搖滾樂隊年輕歲月來到春田鎮,並在春田湖上演出,但由於湖水污染嚴重,樂隊成員所乘的船被湖水溶解,船上的人因此喪生。主唱比利•喬•阿姆斯特朗向觀眾宣傳環保,但卻激起眾人不滿。到了周日教堂的追悼會上,亞伯拉罕•辛普森(丹•卡斯泰蘭尼塔配音)預言小鎮會遭到毀滅,但只有瑪琦相信他。這天下午,霍默和兒子巴特打賭,說兒子肯定不敢一絲不掛地在大街上溜滑板,巴特照做後被警長克蘭西•維古姆漢克•阿扎里亞配音)逮捕,巴特覺得自己遭到父親的陷害,於是開始認為鄰居內德•弗蘭德哈里•謝爾)才是個理想的父親。莉薩愛上一個叫科林(崔絲•麥妮利配音)的男孩,之後他們成功說服鎮上居民清理春田湖。

與此同時,霍默從鎮上的漢堡餐館領養了一頭豬並為其取命「蜘蛛豬」(之後又更名為「哈利•波波」),把豬的糞便(還有些他自己的糞便)留在一個筒倉,之後瑪琦發現了丈夫的所作所為,叮囑他把這些糞便送到垃圾處理廠。霍默本打算照做,但這時萊尼(哈里•謝爾配音)打來電話,說鎮上的甜甜圈店準備關門,那裡的甜甜圈都會免費派發,這時去工廠的路正堵車,於是不耐煩的霍默直接把筒倉倒進了春田湖。過了一小會兒,一隻松鼠跳進湖裡,再出來的時候已經出現嚴重的變異,弗蘭德和巴特看到了這隻松鼠,它隨後就被環境保護局的人捕獲。環保局局長拉斯•卡吉爾(艾伯特•布魯克斯配音)向美國總統阿諾•施瓦辛格(哈里•謝爾配音)遞交了5個「無法想象」的方案,旨在控制住春田鎮的污染不會外泄;施瓦辛格「隨機」選擇了用巨型玻璃穹頂把小鎮罩起來的方案。鎮上的警察發現湖中有霍默倒進去的筒倉,大群憤怒的暴民朝辛普森家中逼進,打算要他們全家人償命,一家人通過一個沉洞逃出春田鎮,沉洞很快就擴大到摧毀了他們的房子。看到環保局還在四處搜索逃犯,霍默打算逃到阿拉斯加州

經過數星期的與世隔絕,春田鎮居民終於開始力圖打敗穹頂逃出生天,卡吉爾利用這些破壞告誡施瓦辛格事情的嚴重性,促使總統下令將該鎮摧毀。辛普森一家已經到達阿拉斯加,他們看到一份由湯姆•漢克斯演出的廣告,稱美國將會有一個新的大峽谷,地點就在春田鎮,眾人意識到小鎮將遭滅頂之災,瑪琦和孩子們動身回去施以援手,但霍默拒絕同去。霍默獨自一人坐在冰山上漂流,瑪琦和孩子們先是被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人發現,隨後就遭環保局的人擒獲。霍默受到一頭北極熊的威脅,幸得一位神秘的因紐特人巫師所救,這讓他有所頓悟並決定返回春田鎮。霍默趕到時,一架直升機用繩子從穹頂頂端的一個洞口將一顆炸彈放進去。他順繩而下,把許多試圖爬繩逃跑的居民和炸彈一起撞倒在地。霍默與巴特和解後,父子倆騎着摩托車沿穹頂內沿朝頂端的洞口開去,巴特在炸彈爆炸幾秒鐘前把炸彈扔出了洞口,巨大的爆炸把穹頂炸碎,小鎮重獲生機。卡吉爾用槍口對準了霍默父子,但被瑪吉用石頭打在頭上而暈了過去。霍默騎着摩托車帶上夫人和幼女一起朝日落開去,鎮上居民向他們歡呼,然後開始重建春田鎮。

發展

辛普森一家》的製作團隊早在節目開播後不久就開始設想拍攝一部改編電影。劇集主創人馬特•格羅寧認為,一部電影長片可以讓他們把節目的規模和動畫鏡頭的複雜程度提高到電視劇集無法企及的高度。他曾打算在節目完結後再來製作這部電影,「但由於收視率很好」而改變了主意。劇組起初計劃把劇集第4季第1集《庫斯提夏令營》改編成電影,但之後因難以把劇情擴展到一部電影的長度而作罷,拍攝電影的計劃也擱置了很長時間。大家難以找到一個適合拍成電影的故事,同時劇組已經全職為電視劇集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電影項目。格羅寧還表示期望能拍攝一部名叫《辛普森幻想曲》的作品來戲仿《幻想曲》,但這一目標也沒有實現,這部分是因為設想的情節難以編寫出一部長片電影的劇本[1]菲爾•哈特曼去世前曾表示自己期望能以他在《辛普森一家》中配音的特洛伊•麥克盧爾一角為原型,拍攝一部真人電影,節目的多位劇組成員對此都表示願意幫忙

如果每集《辛普森一家》都像我們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場慶典,那麼電影版就象是一場大慶典。這是一種向動畫師致敬的方式,讓他們可以盡其所能,真正把這種手繪動畫藝術發揮到登峰造極。這也是向編劇致敬的方式,因為我們可以把《辛普森一家》所有最優秀的編劇都請到一塊兒,寫出我們心中最完美的作品,並且以此來向所有傑出的演員們致敬。」

配音演員於2001年簽訂為電影版配音的合約,接下來的工作開始進入編劇階段。幾位製片人起初擔心製作電影版會對電視劇集產生不利影響,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同時專注於處理兩個項目。但隨着節目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編劇和動畫師獲聘加入,這樣就有了足夠的人手來同時製作電視劇和電影。格羅寧和詹姆斯•L•布魯克斯邀請邁克•斯庫利和阿爾•讓(他還在繼續擔任電視劇的節目運作人)一起擔任電影的製片人。

接下來他們又與大衛•斯沃曼簽約,請他擔任導演,斯沃曼為此選擇從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辭職。編劇團隊是《辛普森一家》的最強組合,許多為早期節目編劇的劇作家入選。首先獲選的是大衛•米爾金、邁克•里斯、喬治•邁爾、約翰•斯沃茲維爾德和約翰•維蒂,隨後又有伊安•馬克斯通-格雷厄姆和馬特•塞爾曼加入,布魯克斯、格羅寧、斯庫利和讓都編寫了部分劇本內容。薩姆•西蒙曾於1993年由於創作理念差異而離開了節目,這次他也沒有回歸;另一位前編劇柯南•奧布萊恩希望能夠和《辛普森一家》的其他工作人員再度合作,他開玩笑稱:「我擔心自己用來編寫《辛普森一家》的那部分大腦已經在談論了14年的琳賽•蘿涵和《籃球兄弟》中那個傢伙後被完全毀掉了,所以或許這樣才是最好的吧」。導演布拉德•伯德也對這個項目很有興趣,但由於需要拍攝《美食總動員》而無法抽出足夠時間。幾位製片人還與福克斯公司達成協議,如果覺得劇本欠佳,他們有權在任何時候中止電影的製作。

劇本創作從2003年起繼續進行,工作在格羅寧1987年首次構想《辛普森一家》的一處小平房展開。眾編劇花了6個月時間討論劇情,每人都提供了粗略的構思。阿爾•讓提議安排這家人去救海牛,這一構思之後成為2005年的一集《海牛的篝火》;還有人提出類似《楚門的世界》的理念,劇中角色發現自己的生活實際上卻是電視節目,但格羅寧否決了這一構想,因為他覺得辛普森一家人應該「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原來都是名流」。格羅寧看到有關某鎮把豬的糞便倒進水源的報道後產生靈感,進而發展出本片的劇情。由於讓希望看到巴特•辛普森在知道內德•弗蘭德才是自己真正的父親後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因此弗蘭德在本片中成為重要角色[2]。對劇情的基本輪廓達成一致後,一眾編劇分成7個小組。讓、斯庫利、里斯、斯沃茲維爾德、維蒂、米爾金和邁爾各編寫了25頁的劇本,然後大家再在1個月後會面,把7個部分合併成一段「非常粗糙的草稿」。影片劇本的編寫方式也和電視劇集相同:編劇圍桌而坐,相互交流看法,試着將他人逗樂。劇本經過了超過100次修訂,還曾一度編寫成歌舞片,但其中採用的歌曲接下來經過了一次又一次地縮減,最終大家放棄了這個想法[3]。格羅寧表示,自己期望能讓電影版遠比電視優秀,讓觀眾「看到一些遠所未見的東西」。

參考文獻

  1. Groening, Matt. The Simpsons The Complete Fourth Season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A Streetcar Named Marge"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4. 
  2. Sheila Roberts. The Simpsons Movie Interviews. Movies Online.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3. Walters, Ben. Matt Groening: interview. Time Out New York. 2007 [201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