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遼宣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遼宣宗

遼宣宗北遼宣宗—耶律淳(1062年—1122年),他是北遼第一任皇帝,遼興宗第四子,宋魏王耶律和魯斡之子,他曾出任為彰聖軍節度使。 保大二年,他即位北遼,降遼天祚帝為湘陰王,並遣大使奉表於金國,乞為附庸。 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終年61歲。百官上諡號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燕京西部的香山永安陵。[1]

人物簡介

宣宗,名耶律淳(公元1063~1122年),小字涅里。遼興宗耶律宗真曾孫。天祚帝兵敗逃入夾山,宰相等擁立他為帝。在位3月,病死,終年60歲,葬於永安陵(今 北京市香山)。

人物生平

耶律淳,宋魏王耶律和魯斡子,封為郡王,曾出任節度使。公元1101年晉封為鄭王,又加越王。公元1106年為 南府宰相,徙魏王。父耶律和魯斡死,他襲職守南京(今北京市)。

公元1115年,天祚帝東徵兵敗,大臣耶律章奴等圖謀廢黜天祚帝,立耶律淳為帝,並派耶律淳的妻弟蕭敵里去南京通知他。耶律淳卻堅決拒絕,並斬殺蕭敵里,親自將陰謀報告天祚帝,平服了政變,被晉封為秦晉國王。 耶律淳統治着燕、雲,平州及遼西,上京、中京等路,成為遼的實際政權。史稱北遼。

耶律淳稱帝後,以回離保為北院樞密使,耶律大石統帥兵馬。對外,他遣使赴北宋表示願意免除歲幣,締結和 約。北宋不同意,並出兵攻討。耶律淳轉而遣使赴金,請求作為金國的附庸,以求得金的庇護。金國尚未答覆,他就於1122年6月病死於燕。 臨死前吩咐迎立天祚帝次子、秦王耶律定繼位,由李處溫等大臣輔佐,蕭德妃為太后,主持軍國大事。

保大二年(1122年),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夾山;三月,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李處溫等人擁立為皇帝,是為北遼的開始,百官上尊號為天錫皇帝,改年號建福元年,降天祚皇帝為湘陰王,並遣大使奉表於金國,乞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耶律淳死後諡號為宣宗。妻德妃稱制,改年號為德興。此時大臣李處溫父子覺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宋的童貫,欲劫持德妃納土於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內應。後她發現他私通宋、金的罪行把他拘捕並賜死。當年十一月,德妃五次上表給金朝,只要允許立耶律定為北遼皇帝,其他條件均答應,金人不許,她只好派兵把守居庸關,沒能守住,金兵直奔燕京。德妃帶著隨從的官員投靠天祚帝,天祚帝將他誅殺。

稱帝

保大二年(1122年),遼朝天祚帝被金朝完顏阿骨打軍隊追擊逃入夾山(今內蒙古薩拉齊西北大青山)後,耶律淳被耶律大石與李處溫等擁立為帝,號天錫皇帝,軍號建福,史稱北遼。三月後病死,享年61歲,葬香山,廟號宣宗。

史籍記載

耶律淳者,世號為北遼。淳小字涅里,興宗第四孫,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魯斡之子。清寧初,太后鞠育之。既長,篤好文學。昭懷太子得罪,上欲以淳為嗣。上怒耶律白斯不,知與淳善,出淳為彰聖等軍節度使。天祚即位,進王鄭。乾統二年,加越王。六年,拜南府宰相。首議制兩府禮儀。上喜,徙王魏。其父和魯斡薨,即以淳襲父守南京。冬夏入朝,寵冠諸王。天慶五年,東征,都監章奴濟鴨子河,與淳子阿撒等三百餘人亡歸,先遣敵里等以廢立之謀報淳,淳斬敵里首以獻,進封秦晉國王,拜都元帥,賜金券,免漢拜禮,不名。許自擇將士,乃募燕、雲精兵。東至錦州,隊長武朝彥作亂,劫淳。淳匿而免,收朝彥誅之。會金兵至,聚兵戰於阿里軫斗,敗績,收亡卒數千人拒之。淳入朝,釋其罪,詔南京刻石紀功。保大二年,天祚入夾山,奚王回離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靈武故事,議欲立淳。淳不從,官屬勸進曰:「主上蒙塵,中原擾攘,若不立王,百姓何歸?宜熟計之。」遂即位。百官上號天錫皇帝,改保大二年為建福元年,大赦。放進士李寶信等一十九人,遙降天祚為湘陰王。以燕、雲、平、上京、中京、遼西六路淳主之,沙漠以北、南北路兩都招討府、諸蕃部族等仍隸天祚。自此遼國分矣。封其妻普賢女為德妃,以回離保知北院樞密使事,軍旅之事悉委大石。又遣使報宋,免歲幣,結好。宋人發兵問罪,擊敗之。尋遣使奉表於金,乞為附庸。事未決,淳病死,年六十。百官偽諡曰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燕西香山永安陵。遺命遙立秦王定以存社稷,德妃為皇太后,稱制,改建福為德興元年,放進士李球等百八人。時宋兵來攻,戰敗之,由是人心大悅,兵勢日振。宰相李純等潛納宋兵,居民內應,抱關者被殺甚眾。翌日,攻內東門,衛兵力戰,宋軍大潰,逾城而走,死者相藉。五表於金,求立秦王,不從。而金兵大至,德妃奔天德軍,見天祚。天祚怒,誅德妃,降淳庶人,除其屬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