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郭代公故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郭代公故宅 》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過郭代公故宅 》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1]

詩詞原文

《過郭代公故宅 》[2]

豪俊初未遇,其跡或脫略。

代公尉通泉,放意何自若。

及夫登袞冕,直氣森噴薄。

磊落見異人,豈伊常情度。

定策神龍後,宮中翕清廓。

俄頃辨尊親,指揮存顧托。

群公有慚色,王室無削弱。

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閣。

我行得遺蹟,池館皆疏鑿。

壯公臨事斷,顧步涕橫落。

高詠寶劍篇,神交付冥漠。

作品賞析

【鶴注】郭公,魏州貴鄉人,宅在京師宣陽里。今雲故宅,當是尉通泉時所居。此自射洪之通泉時作。【錢箋】張說撰行狀云:公少倜儻廓落,有大志。十六人太學,與薛稷、趙彥昭同業。十八擢進士第,其年判入高等。請外官,授梓州通泉尉。

落拓不拘小節,常鑄錢,掠良人財以濟四方,海內同聲合氣,有至千萬者。則天聞其名,驛徵引見,語至夜,甚奇之。問蜀川之跡,對而不隱。令錄舊文,乃上《古劍歌》,則天覽而佳之,令寫數十本,遍賜學士。先天二年,知政事。太平公主、竇懷貞潛結凶黨,謀廢皇帝。

睿宗猶豫不決,諸相皆阿諛順旨,惟公廷爭不受詔。乃舉兵誅懷貞等,宮城大亂,睿宗步肅章門觀變,諸相皆竄外省,公獨登奉天門樓躬恃。睿宗聞東官兵至,將欲投於樓下,公親扶聖躬,敦勸乃止。及上即位,宿中書十四日,獨知政事。下詔封代國公。

豪俊初未遇①,其跡或脫略②。代公尉通泉③,放意何自若④。及夫登袞冕⑤,直氣森噴薄⑥。磊落見異人⑦,豈伊常情度。

徒角切。此言其才品不凡。疏於作尉而長於立朝,正見大受不可小知。)

①漢武帝制策:「廣延天下之豪俊。」②江淹賦:「脫略公卿,跌宕文史。」③《唐書·郭元振傳》:郭震,字元振,以字顯。授通泉尉、任俠使氣,撥去小節。④陶潛詩:「放意樂餘年。」⑤《通典注》:三公八命,復加一命,則服袞龍。《周禮》:諸公自袞冕而下,如王之服。《唐書》:先天二年,元振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⑥《吳都賦》:「噴薄沸騰。」⑦崔瑗《張衡碑文》:「磊落煥炳,與神合契。」

定策神龍後①,宮中翕清廓。俄頃辯尊親,指揮存顧托②。群公有慚色,王室無削弱③,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閣④。

(此言其功在社稷。趙次公曰:代公定策,在睿宗先天二年,去中宗神龍改元,凡八年。今詩云:「定策神龍後。」蓋太平擅寵,始中宗朝,則禍胎在神龍而下也。俄頃二句,謂太平既誅,則尊位有歸,親傳不失,所以成睿宗付託之意。)

①《前漢·宣帝紀》:論定策功,益封霍光等。②任昉表:「寄深同氣,遂荷顧托。」③《通鑑·晉紀》:司馬國璠曰:「劉裕削弱王室。」④《唐會要》:元振配饗玄宗廟。《古詩為焦仲卿妻》:「仕宦於台閣。」

我行得遺蹟①,池館皆疏鑿②。壯公臨事斷③,顧步涕橫落④。精魄凜如在⑤,所歷終蕭索⑥。高詠寶劍篇⑦,神交付冥漠⑧。

(此經過故宅,以弔古意收。吳論:前作先故宅而後拾遺,此作先代公而後故宅,各見作法。此章三段備八句。)

①楊泉《五湖賦》:「有大禹之遺蹟。」②謝脁《後園賦》:「清陰起兮池館涼。」《江賦》:「夏後疏鑿。」③《禮記》:師乙曰:「臨事而屢斷,勇也。」④陸機詩:「顧步咸可歡。」⑤曹植表:「精魄飛散。」⑥庾信詩:「蕭索無真氣。」⑦王儉《褚淵碑》:「仰南風之高詠。」⑧潘岳《夏侯湛諱》:「心照神交,唯我與子。」謝惠連《祭古冢文》:「號為冥漢君。」「俄頃辯尊親」,推其決幾之明。「壯公臨事斷」,服其應變之敏。二語能寫出英雄手段。荀或之失身,誤於不能辯。陳竇之僨事,失於不能斷。杜詩論人,必具特識,推此可見。

元振《寶劍歌》:「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煉凡幾年,鑄作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瑠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生明月。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相逢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唐代詩人杜甫是古代又一出名的窮爸爸。父親和祖父均為朝廷命官的杜甫,也曾想走仕途,然而他官運不濟,一直到44歲時才混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不想當年又生「安史之亂」,「穀食踴貴」。《舊唐書·杜甫傳》記載,避亂回家的杜甫「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最讓杜甫傷心的是,因為窮,小兒子被餓死了。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杜甫悲憤地寫道:「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杜甫最喜歡小名叫「驥子」的兒子杜宗武,曾誇讚「驥子好男兒」,並把杜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杜宗武身上。在兒子過生日那天,特作《宗武生日》詩:「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4]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

  1. 杜甫特別開心的一首詩,行文瀟灑,頷聯為千古絕對,不愧為詩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6-04 11:06
  2. 《過郭代公故宅 》 詩詞文句網
  3.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4. 「窮爸爸」用詩歌表達為父者心聲 京報網;發布時間;2014-06-23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