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連續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連續波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激光器以連續方式而不是脈衝方式輸出的波。

連續波雷達

發射連續波信號的雷達。信號是單一頻率的或多頻率的,或者頻率是經過調製的(頻率隨時間按一定規律變化)。非調製(單一頻率)連續波雷達能對相當距離範圍內的具有任何速度的目標進行測速,而脈衝雷達只有採用相當複雜的技術才能具備這一性能。因此,連續波雷達容易區分活動目標,適合於檢測單一活動目標。連續波雷達的主要缺點是信號泄漏(發射信號及其噪聲直接漏入接收機)和背景干擾(近距離背景的反射)。

介紹

單頻連續波雷達能對目標測速,但不能測距。多頻連續波雷達能測距,並且能夠分辨出固定目標和活動目標。調頻連續波雷達能測量目標的距離和速度,但只適用於單個目標。由於連續波雷達的發射和接收系統兩者之間隔離比較困難,應用受到限制。連續波雷達主要用於多普勒導航、測速、測高、近炸引信、導彈制導、目標搜索跟蹤和識別、目標指示、戰場監視,以及隱身飛機的形體研究等方面。國外從60年代 開始裝備連續波雷達。到80年代,這種雷達基本上都採用固態電路和微處理機,具有多種工作方式、抗干擾能力、自檢能力和抗核輻射能力。例如,美國的AN/APN-231連續波多普勒導航雷達於1984年研製成功交付使用,裝備在EA-6A 電子路飛機上,與飛行姿態控制系統、大氣數據計算機、搜索雷達、電子戰系統及其他飛行儀表結合,構成綜合航空電子系統。英國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連續波多普勒導航系列雷達,將微處理機技術應用於跟蹤控制器中,功能有很大提高,同時也提高了抑制波干擾能力和抗電子 偵察能力。美國的地面連續波雷達居世界領先地位,用於隱身飛機形體研究的HIREE雷達、RTVS炮兵跟蹤雷達、386 型地面監視雷達等,都是80年代較先進的連續波雷達。

技術優勢

低功耗和小型化

目前國內外大部分連續波戰場偵察雷達的峰值發射功率在百瓦以內,對中型地面車輛的最大作用距離可達50 km,可滿足中近程戰場偵察需求。而在同等探測威力下,脈衝體制戰場偵察雷達至少在數kW量級。因此,連續波戰場偵察雷達屬於典型的低功耗裝備。儘管僅相差一個數量級水平,但在功耗敏感或電力保障困難的應用場合,連續波戰場偵察雷達尤其適用,例如單兵攜行或者工作於偏遠邊境和孤立島礁。同時系統低功耗意味着設備發熱量低、部件壽命長,更加利於小型化和可靠性設計。這對於邊境和島礁環境下的維護周期長和無人值守等需求極為重要。

低截獲和抗干擾

連續波戰場偵察雷達發射功率低,具有天然的能量低截獲優勢。而低截獲通常是抗干擾的重要前提。國外典型的低截獲體制雷達,均採用了連續波體制,而另一方面採用大時寬信號,更利於調製寬帶波形,實現信號低截獲。例如採用偽隨機碼調相波形的連續波戰場偵察雷達,發射與通信信號類似的擴頻信號,使得雷達偵收機難以實現信號分選。

低慢小目標檢測

低慢小目標的檢測一直以來都是雷達探測領域的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點。尤其在低空和超低空目標探測方面,來自小型無人機的威脅越來越多。低慢小目標的檢測的難點來自兩方面:首先目標的雷達散射截面積小,不利於雷達探測;其次目標受地物雜波遮蔽,不易分辨。而連續波雷達在兩方面具備優勢,首先在同等功率條件下,連續波雷達照射目標的積累時間更長,得到更大信噪比增益。其次,連續波雷達發射信號無時寬限制,多普勒頻譜分辨力高,以偽隨機碼調相連續波雷達為例,其多普勒分辨力可達幾赫茲量級。在嚴重地雜波環境下,通過多普勒高分辨能力,並結合超雜波檢測技術,可實現低慢小目標雜波下可見,而不引入雜波導致的虛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