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二季之江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送二季之江東》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 送二季之江東》是唐朝詩人李白的詩詞。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送二季之江東[1]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 送二季之江東》

初發強中作,題詩與惠連。多慚一日長,不及二龍賢。

西塞當中路,南風欲進船。雲峰出遠海,帆影掛清川。

禹穴藏書地,匡山種杏田。此行俱有適,遲爾早歸旋。

作品注釋

謝靈運有《登臨海嶠初發強中與從弟惠連》詩。劉履曰:強中,地名,今山下有強口,疑即此也。

⑵《世說新語》,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

⑶楊齊賢曰:西塞山,在鄂州。陸放翁《入蜀記》:晚過道士磯,石壁數百尺,色正青,了無竅穴。而竹樹迸根交絡其上,蒼翠可愛,自過小孤,臨江峰嶂,無出其右。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張志和)《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飛"者。李太白《送弟之江東》雲:"西塞當中路,南風欲進船",必在荊楚作,故有中路之句。張文潛雲:"危磯插江生,石壁劈青玉",殆為此山寫真。又雲:"已逢嫵媚散花峽,不怕艱危道士磯",蓋江行惟馬當及西塞最為湍險難上。

⑷謝靈運詩:"滅跡入雲峰。"

⑸《太平御覽》:《九土文括略》曰:會稽山,有一石穴委曲,黃帝藏書於此,禹得之。施宿《會稽志》:陽明洞天,在會稽縣宛委山龍瑞宮。舊經雲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也。洞外飛來石上,為禹穴,傳雲禹藏書處,一雲禹得玉匱金書於此。薛方山《浙江通志》:宛委山上有石匱壁立,中有孔穴,號陽明洞,即舊經所謂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也。夏禹發之,得赤珪如日,碧珪如月,又於中得金簡玉字之書,悟百川之理。賀知章《纂山記》曰:黃帝號宛委穴為赤帝陽明之府,於此藏書。大禹始於此穴得書,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謂之禹穴。

⑹匡山,即廬山。《廬山記》:匡續結廬于山,故號匡廬山。《神仙傳》:董奉還豫章廬山下居,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載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餘萬株,鬱郁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遊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杏子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少而取杏多青,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旁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齧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

⑺《韻會》:"遲,待也。"謝靈運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云"臨江遲來客"是也。《詩經·小雅》:"言旋言歸,復我邦族。"謝靈運詩:"三載期歸旋。"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古代最「狂」詩人,把名字寫在自己詩詞中,至今都無人敢做這一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