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崔五太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崔五太守》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送崔五太守》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之一,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5卷第97首。

基本信息

作品名;送崔五太守[1]

文學體裁;七言排律

創作年代;唐代

作 者;王維

詩詞正文

《送崔五太守》

長安廄吏來到門,朱文露網動行軒。

黃花縣西九折坂,玉樹宮南五丈原。

褒斜谷中不容幰,唯有白雲當露冕。

子午山里杜鵑啼,嘉陵水頭行客飯。

劍門忽斷蜀川開,萬井雙流滿眼來。

霧中遠樹刀州出,天際澄江巴字回。

使君年紀三十餘,少年白皙專城居。

欲持畫省郎官筆,回與臨邛父老書。

詩詞注釋

1、崔五太守:不詳。

2、"長安"句:用朱買臣事。

3、朱文:繪紅色花紋於車上以為裝飾。全詩校:"一作未央。"露網:車上飾物。行軒:出行之車。

4、黃花縣:在今陝西鳳縣東北。

5、玉樹宮:即指甘泉宮,故址在今陝西淳化縣西北甘泉山。《三輔黃圖》卷二:"甘泉谷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楊震《關輔古語》雲:耆老相傳,咸以謂此樹,即揚雄《甘泉賦》所謂'玉樹青蔥'也"。五丈原:在今陝西郡縣西南斜谷口西側。公元二三四年諸葛亮伐魏,駐軍於此。

6、幰:車前的帷慢。也指設有障慢的車子。

7、子午山:即子午谷。為古時自關中至漢中的通道。始辟於西漢元始五年,北自杜陵(今西安市東南)穿越秦嶺,南口在今安康縣境;南朝梁時另開新路,南口改在今寧陝縣。

8、嘉陵水:源出陝西鳳縣嘉陵谷,至四川重慶長江

9、雙流:左思《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按:秦蜀郡太守李冰興修都江堰時,在今四川灌縣西北,分崛江為二支,北稱鄲江,南曰流江,二支分流經成都城北與城南,然後合而南流。

10、刀州:指益州。

11、"少年"句:語本漢樂府《陌上桑》:"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哲,鬃鬃頗有須。"專城居,言為一城之主,即指任州牧、郡守一類官。

12、畫省:即尚書省。

13、"回與"句:用司馬相如事。相如蜀郡成都人,娶臨邛(今四川邛崍)富人卓王孫寡女文君為妻。後武帝令相如使蜀,以通西南夷。"相如使時,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之不為用,大臣亦以為然;相如欲諫,業已建之,不敢,乃著書,藉(假)蜀父老為辭,而己潔難之,以風(諷)天子,且因宣其使指(旨),令百姓皆知天子意。"參見《漢書,司馬相如傳》。

作者簡介

王維[2](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視頻

王維創作風格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參考資料

  1. 《送崔五太守》 詩詞古文網;
  2. 王維簡介 詩詞古文網;
  3. 王維詩人的簡介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2-2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