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送梓州李使君之任》[1]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籍甚黃丞相,能名自潁川。近看除刺史,還喜得吾賢。

五馬何時到,雙魚會早傳。老思筇竹杖,冬要錦衾眠。

不作臨岐恨,惟聽舉最先。火雲揮汗日,山驛醒心泉。

遇害陳公殞,於今蜀道憐。君行射洪縣,為我一潸然。

作品賞析

原註:故陳拾遺,射洪人也。篇未有雲。[2]

李梓州赴任,在寶應元年之夏,故詩云:「火雲揮汗日,出驛醒心泉。」爾時公在綿州也。廣德元年,有《陪李梓州泛江》、《陪李梓州使君登惠義寺》詩,乃次年事。《唐書》:梓州梓潼郡,屬劍南道。乾元後,蜀分東、西川,梓州恆為東川節度使治所。按:梓州,今四川潼川州是也,地在綿州之南。

籍甚黃丞相①,能名自穎川。近看除刺史②,還喜得吾賢。

(首以循良望使君。)

①《陸賈傳》:「聲名籍甚。」孟康註:「狼籍之甚。」古樂府《雁門太守行》:「夙夜勤勞,治有能名。」《漢書》:黃霸拜穎川太守,咸稱神明,後征入為丞相。②《漢·景帝紀》註:凡言除者,除舊官、拜新官也。

五馬何時到①,雙魚會早傳②。老思筇竹杖③,冬要錦衾眠④。

(此想別後交情。)

①古《陌上羅敷行》:「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躊。②古樂府:「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③《蜀都賦》:「筇杖傳節於大夏之邑。」顧凱之《竹譜》:「筇竹,高節實中,狀若人,剖為杖,出南廣邛都懸。」《竹記》云:「邛州多生竹,俗謂之扶老竹。以杖對眠。」猶《禮》言杖鄉、杖國,作活字用,不必改作筇杖拄。④《詩》:「錦衾爛兮。」蜀中有錦,故公及之。古詩:「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不作臨歧恨①,惟聽舉最先②。火雲揮汗日③,山驛醒心泉。

(此敘送別情景。)

①陰鏗詩:「背飛傷客念,臨岐憫聖情。」②《京房傳》:「化行縣中,舉最當遷。」註:「以課最被舉。」③盧思道詩:「火雲赫而四舉。」《史記》:臨淄揮汗如雨。

遇害陳公殞①,於今蜀道憐。君行射洪縣②,為我一潸然⑤。

未囑其留心着舊也。《杜臆》:送人赴梓州,遂想到彼中名賢,真好賢如渴者。為我潸然,造語尤奇。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王逸《九思》:「愍貞良兮遇害。」《舊唐書》:子昂父在鄉,為縣令段簡所辱。子昂聞之,遽還鄉里。簡乃因事收系獄中,憂憤而卒。②《唐書》:射洪縣,屬梓州。《九域志》:在梓州東南六十里。③申涵光曰:陶詩「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躕」,此句意所本。《詩》:「潸焉出涕。」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4]

唐代詩人杜甫是古代又一出名的窮爸爸。父親和祖父均為朝廷命官的杜甫,也曾想走仕途,然而他官運不濟,一直到44歲時才混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不想當年又生「安史之亂」,「穀食踴貴」。《舊唐書·杜甫傳》記載,避亂回家的杜甫「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最讓杜甫傷心的是,因為窮,小兒子被餓死了。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杜甫悲憤地寫道:「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杜甫最喜歡小名叫「驥子」的兒子杜宗武,曾誇讚「驥子好男兒」,並把杜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杜宗武身上。在兒子過生日那天,特作《宗武生日》詩:「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5]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

  1.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個人圖書館
  2. [1] 詩詞文句網
  3.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4. 杜甫特別開心的一首詩,行文瀟灑,頷聯為千古絕對,不愧為詩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6-04 11:06
  5. 「窮爸爸」用詩歌表達為父者心聲 京報網;發布時間;2014-06-23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