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鄒明府游靈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鄒明府游靈武》

作品名稱: 《送鄒明府游靈武》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賈島

《送鄒明府游靈武》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賈島詩。

賈島注重用字推敲,此詩也體現了這個特點。頸聯的「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1]

詩詞正文

譯文

你曾經就任西畿縣縣令,三年下來,馬不生膘。為償還高築的債台,只好把佩劍賣了,任滿還鄉時,也僅僅是滿載車書而歸。現在冒着邊關風雪遠遊朔方,衣衫單薄,難禦寒風。此去就住在靈州的一個角落,每日早上可以聽到報曉的號角,平時也沒有什麼客人來往。

鑑賞

此詩前兩聯刻畫作者友人鄒明府的形象。首聯說,鄒明府曾經在西畿縣就任三年,勤於政務,衣食節儉,以至於馬都沒有長出來肥膘,更說明人沒有貪污腐敗,非常清廉。頷聯是說,為償還高築的債台,只好把佩劍賣了。這句目的是為了說明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所以任滿以後,沒有搜刮民脂民膏,滿載而歸的僅有一車詩書。這說明了他的志向。後兩聯是作者的推測與想象。頸聯說,如今他冒着邊關風雪雪遠遊朔方,這一路狂風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蹤跡,說明了其前程的艱險。大風吹來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說明他衣衫簡樸,沒有什麼錦衣華冠,更顯得他大方,簡樸,不拘小節。尾聯是說,他到了靈州,每天早上能聽得到報曉的號角聲,家裡的人客房根本沒有開過,說明基本也沒有什麼人來往。這也是為了說明他深居簡出,嚮往寧靜,清遠脫俗。

此詩所刻畫的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遊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展現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年),[2]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據說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並成為"苦吟詩人"。後來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

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遂州長江縣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有詩文集《長江集》。[3]

賈島的家鄉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後,這裡又長期為藩鎮所據,處於半隔絕狀態。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餘,又迫於生計,只好棲身釋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視頻

賈島創作風格

安岳賈島墓探秘

參考資料

  1. 《送鄒明府游靈武》 古詩文網
  2. 賈島簡介, 古詩詞網
  3. 走進以刻苦認真而著稱的唐朝詩人賈島的故居 快資訊,發布時間;020-08-27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