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適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適中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適中 哲學新用語,指兩個極端矛盾雙方之間的那個最佳平衡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適中 [1] 拼音 [shì zhōng]

意思 介於太過和不及之間正合適不偏

英文 moderate

基本信息

發音 shì zhōng

注音:ㄕㄧˋ ㄓㄨㄙ

英文:moderate

基本解釋

1. [moderate]∶介於太過和不及之間,正合適

雨量適中

2. [well situated]∶不偏於哪一方面的

這家餐館地點適中,生意興隆

引證解釋

亦作" 適衷 "


1.既不是太過,又不是不及。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高台多陽,廣室多陰,遠天地之和也,故人弗為,適中而已矣。"

《北齊書·杜弼傳》:"奚取於適衷,何貴乎得一。"

宋 龔鼎臣 《東原錄》:"是知天下鉅細事,惟適中可以久而不廢。"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自 漢 而後,歷代史臣,壹規 班氏 ,詎皆聾聵,要在適衷。" 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二:"他的身材適中。"

2. 謂地理位置不偏於哪一面。

明 孫傳庭 《趣赴保任謝恩疏》:"即臣兼管 直省 屬地頗寬,駐紮衙門似宜適中,以便調度。"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由所居至縣城,其地適中,過必憇息。"

巴金《第四病室》第四章:"他的茶館地點適中,又寬敞,所以生意好。"

基本概念

我們知道,古今中外歷代哲學家都有一個共識:在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認識和處理矛盾的時候,總是要儘量防止走極端,總是要在矛盾雙方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易經》的"時中"思想,儒家的"中庸"之道,老子之"守中",佛教之"中道",黑格爾的"正、反、合",以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中介"概念與"同一觀"和毛澤東分析問題時所主張的"一分為二"的觀點,無不都包含有防止兩個極端、保持一個不偏不倚的"適中"態度的意思。近年來哲學界流行的一分為三、三分法、三點論、三元論、一二三論、三位一體等觀點,也都極力主張要在"一"和"二"之間尋求這樣一個平衡的"適中"點。

但是這個"適中"位置到底是處於什麼部位?應該是一個精確點?還是一個模糊區域?卻無人給予明確界定。《似與不似·第三章》通過用數學中數列極限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了"適中"點在幾何上的範圍為[1/3,1/2)∪(1/2,2/3],精確位置是(√5-1)/2,這個精確點恰好就是數學上的黃金分割點0.618…。

這裡有一點需要提及的是,"適中"點取值範圍是把1/2排除在外的。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們常說的相對主義、折中主義和絕對平均主義以及詭辯論等等錯誤認識,以為矛盾雙方地位完全平等,無原則地認為矛盾雙方不分好壞、不分彼此,其立足點恰恰就在於此。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