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逆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逆反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逆反受挫後,不僅是一意孤行,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情緒,對正確的方面盲目地持反抗抵制排斥的態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逆反 [1]

解釋 與"順"相對:逆流

相關文獻 《資治通鑑》

相關詞語 學如逆水行舟

拼音 nì fǎn

定義

一種心理現象,對事情所做的反應跟當事人的意願或多數人的反應完全相反。如有的人的逆反心理表現為別人都反對的事,他偏要贊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他越要做。

逆反心理

所謂逆反心理不是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於父輩和子輩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兒童的自我意識地發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展,他會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親的教育觀點就會產生衝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後。從心理發育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但對父母親來說,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

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兒童行為研究室主任杜亞松教授認為,不管是第一期還是第二期的逆反過程,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能夠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幫助他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訓斥、打罵,不然就會使他們產生兩種不良後果:或遇事唯唯諾諾,膽小怯懦;或是執拗任性,膽大妄為,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這樣才能夠緩解兩輩人之間的衝突,逆反心理才能得以改善。

產生原因

不切實際地期望

許多的父母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往往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學這學那,硬讓他們去做他們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因為忽視了孩子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並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作為家長來說,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應提一些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讓他們經過努力能完成任務的要求。這樣,孩子成功後不僅能享受到喜悅還能增強自信心。

對孩子過於嚴厲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許在有些父母的腦子裡還依舊存在,他們時不時地諷刺、挖苦孩子,甚至動武打孩子的做法,無不傷害着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後果。

其實家長應該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有事商量着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以勢壓服。

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充滿神奇的。但許多大人們不理解孩子們的好奇、探索心理,認為這個是在瞎鬧,有的還打罵孩子,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

聰明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反覆嘮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長唯恐孩子不聽他們的話,就會反反覆覆、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試想讓孩子們長期處於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境中,能不產生逆反心理嗎?即使孩子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也不樂意聽了。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並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餘地,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對於逆反的孩子,父母該怎麼做

研究發現,5%到15%的學齡兒童都有逆反、叛逆行為的徵兆。有逆反情緒的孩子,通常表現出: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地對抗和拒絕大人的要求和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頻繁發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對抗與敵視的行為。這些行為能夠在許多場合出現,在家裡和學校表現得尤其明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