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信的數學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信的數學理論》,簡稱《信息論》,現代信息科學和通信方面的奠基性著作。C.E.香農著。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從理論上闡述了信源、信道、信宿和編碼、譯碼等現代通信工程的基本問題,建立了通信系統模型。全書由3大部分組成。第1部分提出了信息量概念,指出了不定度大的消息所含的信息量大,並把信息量與熱力學中的「負熵」聯繫了起來。第2部分介紹了信道編碼理論,證明了任何有噪聲的信道都客觀存在着一個信道容量C,則在傳輸信息時,只要傳信率R小於C,就一定可以找到一種適當的編碼方法,實現任意接近於無差錯的傳輸。反之,則不可能得到可靠的傳輸。第3部分介紹了信源編碼理論。認為通信的基本目的是在信宿處以容許的失真度重現信源的輸出。信源編碼的任務是依據失真度準則對信源的輸出進行劃分,即編碼。而信源譯碼的任務則是依據接收信號恢復出信源原始的劃分。失真度越小,對信源的劃分就越細,所需的信息量就越大。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將概率與統計的觀點,引入通信理論中。揭示了通信系統中傳送的對象是信息,並對信息給出科學的、定量的描述。指出了通信系統設計的中心問題是在噪聲干擾下如何有效而可靠地傳送信息。指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是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並從理論上證明了可以達到最佳性能界。本書的發表,標誌着信息科學的誕生。它為通信工程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參見第918頁)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通信的數學理論 相關視頻

「信息論」之父——香農
信息論與編碼理論01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