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遣懷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遣懷》

作品名稱:《遣懷》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遣懷》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分四段,開頭十二句為第一段寫宋中地區的繁華;十三句至二十句為第二段寫與高適、李白的邀游;二十一句至二十八句為第三段寫唐明皇開邊之事;最後十四句為第四段,敘寫亂離死生,而深痛高李之亡。既有現實經歷的生動描述,又有幾十年來鬱積於心中的主觀情感的抒發。此詩縱橫古今,雄視萬代,暢談歷史,痛砭時弊,總結教訓,秀而不冶,艷而不妖。

原文

譯文

昔日我遊歷在宋中一帶,漢朝梁孝王自梁徙都在這裡。

當今的宋中僅次於唐代著名的商業交通發達的城市陳留,而在政治軍事上的地位則和貝州、魏州相等。

一個城邑中就有就萬戶人家,大街兩旁的高樓大廈互相輝映。

船和車馬占據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客人都十分歡樂。

白光閃閃的刀刃用來殺光不義的壞人,把所有的黃金都拿出來酬謝英豪。

在地富庶繁華鬧市仇殺,會帶來迅速報復。

回憶起在在安置酒瓮的土台結交高適和李白兩位好友。

兩位公子的寫作才能了得,讓我十分的和顏悅色。

情緒高昂的時候登上吹台,遙望長滿青草的平原感懷漢高祖之事。

碭山縣這個地方,漢高祖一死,這裡就沒有人了,只有雁鶩相互呼應而已。

玄宗尚武好戰,當時國家尚未衰頹。

英勇的將士收復西域蠻夷之地,安祿山、張守璉戰勝契丹民族。

蒙蔽邀功,用百萬人攻打一城,只報勝利,不報失敗,所以雖敗而報捷。

把戰士看作泥土一樣賤,為爭取尺土,不惜犧牲一百個人的性命。

開拓邊疆未成功,天下大亂,昇平和悅的景象離開人間樂土。

時光流逝不停,而自己的朋友們卻分散凋零。

我將一腔的愁思寄托在哪裡,好友相繼去世,十分悲悼。

孤獨淒涼、老病窮困而漂泊遠方。

李白和高適已經離去,我空懷有誠懇的心,卻徒勞無用。

不再看望顏延之和鮑照,乘坐一艘小船在荊州巫山漂泊。

勉強加餐,恐怕客死他鄉,不能照顧遺孤。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大曆元年(766年),杜甫居留夔州。詩人故地重遊,觸動詩人對李白、高適亡友的懷念,作《昔游》續篇。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2]


參考資料

  1. 遣懷, 詩詞名句網,
  2.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