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邂逅(靜待花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邂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邂逅》中國當代作家靜待花開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邂逅

有陌生網友名柳旭,擅長文字、美食和手工,常有各色精美書籤、刺繡、美食、花草曬於其空間,偶拜讀其佳作《像芸娘一樣生活》,其對芸娘的讚譽和嚮往還有作者似極芸娘的氣質引發了我閱讀《浮生六記》的興趣

三白和芸娘中表姻親,青梅竹馬,自由戀愛,婚後鴻案相莊,可惜天妒良緣,芸娘因病中道撒手,其夫妻恩愛 廿有三年。芸娘能詩畫、擅女紅、愛夫婿、孝公婆,知書達理,善良溫和、心思靈巧。在中國文學史上,描寫女性的甚多,大多概而不備,鮮有精巧細緻者,或仙或妖,或未作人婦,被異化了的不少,而像芸娘這樣純粹又可愛的女人更是少之又少。讀罷《浮生六記》無不讓人嘆曰:娶妻當如陳三娘。

有人說「最好的伴侶,是那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芸娘和三白恰似這樣,想與訪名山,覽勝跡,經苦難,在塵世煙火里優雅脫俗的共度了二十三年。三白似極寶玉,有文采,愛玩樂,不善經營家道,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社會,可謂不求上進者。芸娘和黛玉也有共同之處,「不說那混賬話」,「不教夫婿覓封侯」,黛玉理解寶玉如此,芸娘理解三白亦如此,她們都是世間至純至真的女子。芸娘對生活的要求是簡單的,她一生所嚮往的不過是:「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一筆煙火一筆詩,一個小女人的理想國如此簡單,可惜風月情濃,營生計短,終未能如願。讀罷常思,難道不是芸娘的這份簡單純真,成就了三白,成就了《浮生六記》這樣的傳世佳作嗎。

芸娘的簡單純真是可愛的,芸娘的才情和智巧更讓人嘆服。芸娘「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一十三歲,便能吟詠「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後來和三白評李杜,談古文,其見識和才情可見一斑,這樣的妻子,對三白來說猶如文君與相如、楊絳與錢鍾書。三白喜愛插畫做盆景,深有心得,儼如大師,而對於「石間鑿痕畢露」「草蟲難以入插畫」束手無策,芸娘的「頑石搗末」法、「活標本」法助其完成了藝術創作,可謂精妙至極,這也達到了夫唱婦隨的極致。還有如「鄉居院曠,夏日逼人,芸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扇,用木梢二枝約長四五寸作矮條凳式,虛其中,橫四擋,寬一尺許,四角鑿圓眼,插竹編方眼,屏約高六七尺,用砂盆種扁豆置屏中,盤延屏上,兩人可移動。多編數屏,隨意遮攔,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紆迴曲折,隨時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以上三法,浸潤着芸娘靈巧心思,高雅的情趣來源於她對生活的全心全意的熱愛和那種與生俱來智慧,細細玩味,原來三白的《閒情記趣》記得多是芸娘之趣。一個智慧入心的女人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成就了她那不思進取的男人。

芸娘跟隨三白舒適安逸過,寄人籬下過、也顛沛流離過,但這些都不影響芸娘於生活的情趣。「幽屋焚香」「巧做荷茶」,其巧、其靜、其雅如妙玉、似黛玉,大抵有閒適雅趣之情的女人都是善良的。一句「寧受責於翁,勿失歡於姑。」飽含了多少委屈,而芸娘每於公婆的誤會和責備,從來都是不爭的,更難得的是她能常勸三白勿為其爭。家裡家外,一切大小事務都處處考慮別人的感受,其善良賢惠真是可親可敬。

《浮生六記》人稱小紅樓夢,遇到芸娘這樣的女子,讓人更是難免和《紅樓夢》中的女子比較一番:多才良善有如黛玉,通情達理勝似寶釵,情趣高潔不輸妙玉,有史湘雲的率真耿直,也兼備晴雯的心靈手巧。作為兩個孩子媽的芸娘和大觀園中的這些女子相比,更有煙火味,更有女人味。

[1]

作者簡介

靜待花開,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