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邢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邢侗

邢侗,出生山東德州,號方山道民、知吾、子願、來禽濟源山主等,世尊其「來禽夫子」,與董其昌、米萬鍾、張瑞圖合稱「晚明四大家」,是明代書畫家、官員。邢侗是萬曆年間進士,曾任陝西太僕寺少卿、南宮知縣、湖廣參議等職,後辭官回鄉,打造「來禽館」,以致家道中落。他工書善畫、能詩文,行草、章草尤為精妙,其書法成就影響海內外,代表作有《臨王羲之帖》、《論書冊》、《古詩卷》等。

人物生平

邢侗,1551年生,1612年逝世,明嘉靖三十年生於臨邑縣萬柳村(今臨邑鎮邢柳行村)一個書香門第。邢侗資秉聰慧,七歲能作擘窠大書,劍拔弩張,氣勢生動;十三歲作雅宜(王寵)楷書;家多藏書,十四歲能讀所藏。鄒督學安福至濟南,見邢侗楷書道:"此兒書法有前輩風,是天下才也!"召至濟南濼源書院讀書,傳為齊中美談。十八歲考取拔貢,隆慶四年(1570)應詔進京,盡友天下士,學日益博,考中京闈舉人。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進士,1575年,任南宮知縣,萬曆十一年(1583)按三吳(今蘇州、常州、湖州一帶),1584年升湖廣參議,1586年,升任陝西太僕寺少卿。同年5月辭官歸鄉,築來禽館等二十六景名"爍園",身於其中,攻讀習書26年。邢侗家資巨萬,在古犁匠修建"來禽館",減產奉客,以致家道中落。擅詩文,書畫尤為精妙,時有"北邢南董"之稱,又有邢、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之譽。明·史孝先在《來禽館集小引》中說,"侗法書工諸體,章、懷、柳、索、虞、米、褚、趙,規模肖像,咄咄逼人。"

學書經歷

摺疊早期

從七歲能作擘窠書到萬曆二年考取了進士,即楷書到行草書初期。在科舉時代,開始不在"館閣體"上下一點工夫,是不能想象的,從其初學沈度就是說明了。不過,邢侗天資是很高的,僅到十三歲就熟練掌握了王雅宜楷法,以至驚動了鄒督學。同時接觸趙孟頫行草書。不過,邢侗學三人書,是看到他們的優點,同時又看到他們的缺點。這從他的題跋中可以看出。如《題王雅宜墨跡》說:"王履吉書,元自獻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若無論世代,真可登子昂上估矣。"認為王寵尚有發展餘地,惜未臻化境而亡。在《古今名人書法譯》一文中說:"趙文敏一代清士,正行工力,極盡無加。草書唯帶偏俗,若增朗朗超箸,便是羲獻入林。"恐開頭都被他們的優點所吸引,至深入掌握其法後,才發現他們的不足,這些跋語,或是後來補寫的吧。接着應詔進京,廣交天下士,眼界寬了,考取京闈舉人;又四年賜同進士出身;又翌年知南宮。生活結構變了,是他在書法上往第二時期過度的預備階段。時年二十四歲。

摺疊中期

自南宮任至萬曆三十年邢父辭世,時年五十二歲。這個時期正當壯年。歷南宮任、擢御史、巡河東、按三吳、督兩廣、得《十七帖》、《澄清堂帖》、升太僕、辭官歸里、營"泲園",刻《來禽館帖》、臨二王、工章草。這些事,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在他的書法活動中,這個時期時間最長,成就最大,傳世作品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的時期。這個時期,他為了完善其書道體系,他以鍾索、二王為主,復遍師虞、褚、米、禿,旁及真草隸篆,無不探索,以豐富自己。而以臨大王為主。他意識到必須對章草用工夫。在他的《題出師頌》可以看出:"章法余自曉為之,但無百日功耳。明春欲移居西齋,下一勇猛志,當令柳葉畫墨也。"後世評為"晚精章草",良有以也。最得意還在臨王;他臨王與他家不同,他儘量忠於原作,在精化、淨化王書上有貢獻。在師承二王上取很大成功,得到專家的認可。明史高先評道:先生"書法諸體......而會心慊意,尤在晉王,的是右軍後身,居然有龍跳虎臥之致。試取臨池妙墨錯雜諸名帖中,不辨誰古。"東萊劉重慶認為:"先生......書追鐘王,一波不苟作,前有逸少,今或犁邱。"張忻在題邢臨右軍《霜寒帖》雲:先生"以技盡之年,神化縱橫,直與山陰分座。" 在這個時期,邢侗臨池之外,最大的貢獻,是刻了《來禽館帖》,刻歷代明公法書,以大王為主。邢侗知道,要想弘揚王書,必須對傳世的王書,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作了大量工作。如在《淳化閣右軍書評》、《淳化閣帖跋語》等文中,進行過十分細緻的鑑別和評價,對王著的偽作,一一指出,這些集錄和評鑑,至今仍不失為研究王書的參考資料。在這個基礎上,邢侗親自遴選鐫刻了《來禽館帖》,又是請刻帖名手蘇州吳應祈父子精心刻制,因成為傳世著名的叢帖之一。該帖共收八個分帖。計有《唐人雙鈎十七帖》、《澄清堂帖》、《黃庭經》、《蘭亭序》三種(定武本、褚遂良本和趙孟頫臨本)、《出師頌》、《西園雅集圖記》。其中尤以《十七帖》和《澄清堂帖》最為世重,影響也最大。邢侗按吳時得吳廷藏硬黃《十七貼》墨本(清王澍《論書剩語》中說"唐摹墨跡,萬曆間藏邢子願家";王玉池推測邢侗鈎摹帶回)。萬曆二十年(1592)刻石來禽館。有明一代最早以硬黃墨本上石的就是此刻。故邢侗說:"吾家《十七貼》,竟樹寰中赤貼,"他又跋說:"唐摹七貼,虛和閒適,若挹右軍指腕,而對右軍眉宇也。摹石出自余懸椎,絲髮惟愜。蓋近臨晉人書,多圜熟傷肥,而此獨骨肉勻亭,時露鋒穎,驊騮足下起一點輕塵,不似四蹄雷雹,黃埃撲人也"。王澍在看過百餘本《十七貼》之後,認為《來禽館》本為天下《十七貼》第一。在傳世《十七貼》版本中威信很高。《澄清堂貼》邢刻是選刻。凡被米芾、黃伯思指為偽貼者,皆不選,摹刻也精。邢跋說:"銷峭環桀,寓於綿密之內,諸王氏拓刻,盡在下風。"總之,邢侗精心刻了《來禽館貼》,對純化和精化王書,作出了貢獻。

摺疊晚期

自萬曆三十一年到萬曆四十年。這一時在書法上是他擺脫前人影響、形成個人面貌、揮灑自如時期。這一時期代表作,除前面提到了其門人張忻上石的臨右軍《霜寒貼》外,再即萬曆三十七年(1609)為其恩師撰文並以行書書丹的《東阿尊師於文定公碑》,可謂傑作。任玥跋說:"字字珠玉,清逸絕不可及,先生書法,斯為至矣!"再就是年六十書蠅頭小楷《西園雅集圖記》。萬曆三十三年前後,他與友人河北高縣趙夢白書札四十餘紙,亦晚筆傑作,墨跡今存長春博物館。

邢侗晚年,其門人和鄉里有識者都刻其手跡,為區別於邢侗《來禽館貼》,都名之為《來禽館真跡》。其妹慈靜刻《芝蘭室來禽館真跡》木板,今與《來禽館貼》原石,全存"邢侗紀念館"。門人張忻也刻有《來禽館真跡》,石不知今存否。更值得一提的是鄉人、兵部王洽瑞露館刻之《來禽館真跡》特精。刻凡三易(刻了不滿意,磨去再刻)刻手為蘇州吳士端,六年時間始告成。崇禎二年,王洽被誣入獄,三年(1630),瘐死獄中,距此刻竣工十二年,家景敗落,其後人以"朱提十流質石於臨邑東關質庫(當鋪)中,邢侗子婿樂陵史高先於此刻出資過半,聞知贖歸,後流為樂陵潘氏藏,今存樂陵市文化館"。

藝術成就

邢侗詩則出入李、杜、王、岑,"高古典雅,每每工而拙用之"。五七言律宗唐,古風追漢魏,如《平倭歌》等,頗有"建安風骨"。於鱗之後,子願代興,堪為一代詞宗。晉江友人黃克纘說:"余時與(子願)唱和,每詩筒至,輙私念:'此中有佳句',如尹媫妤望見邢夫人,自痛其不如也"。子願有詩五百餘首,亦收入全集。

繪畫成就

其於繪事,"偶作意寫卷石、莎草、長松、修竹,遊戲點綴,羅羅見其清淑,大抵仿叔明、元章筆意。"不以丹青為長,不過略以自適,卻也落落大方。不過他對繪事的欣賞和理解,還是表明了他的修養品位的,在他對一些名畫的題跋中不難看出。如《題趙子昂墨竹》、《題沈石田畫》等。而其《題沈周花果》說:"畫以三筆五筆得其神者佳。雖筆筆工整、敷彩濃麗,即得其妙,神亦難至。"寫意花鳥畫到了明代,即為水墨寫意大發展時期,崇尚秀雅,強調"士氣"、"書卷氣",屬文人畫體系。"三筆五筆得其神",是否可以說在理論上開了"八大山人"的先河呢?邢侗一生之於詩文書畫,畫是着力少了些,但可以說少而不低。

邢侗博採眾長,遍臨魏、唐、宋諸大家,其臨池之美,以鍾、索、二王為主,尤好右軍書,而得右軍神髓。他自己說:"與右軍書坐臥幾三十年,始克入化。"明周之士《游鶴堂墨藪》說:"近代邢子願書,精研二王,筆法恆仿佛《十七貼》筆意;即其卷素所書,跡多述王帖,可謂極意臨摹者矣。宋、齊而下,書法衰颯,魏晉風軌掃地者,已非旦夕之故,乃公(侗)獨裒然辟除陋習,追跡逸少,無論其精旨謂何,即其矢志,則已超人一等矣。"

邢侗行草、篆隸,各臻其妙,而以行草見長;晚年尤精章草。當時與董其昌並稱"南董北邢",又與米萬鍾,張瑞圖並稱"邢張米董"。但藝術創造力遠不足與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相比。邢侗的長處,即在於他臨古極肖,他的名作多是臨作。他工於諸體,尤其工草書,由於泥古未化古,缺少個性的顯彰。他對晚明末流書法的狂怪無法度十分反感,他的法古是對這些末流書法的警示,其書法史價值也在於此。傳世書跡有《臨王羲之帖》、《論書冊》、《古詩卷》、《臨晉人帖》等。除故宮博物院外,今倫敦博物館,日本、東南亞諸國皆存其書跡。

書法影響

邢侗的書法成就,為社會所公認。特別其行書為海內外所診。萬曆令內豎以邢侗字扇進覽,為擊節稱賞,命女史學其書,遂置以圖記。邢司馬玠至高麗,有李狀元妻,托致書子願,願為弟子,自恨身為女子,不能入中國。朱宗伯出使,從人適攜邢書二幅,購之黃金同價。琉球使者入貢,願多住些天,買到邢書才去。今倫敦博物館,日本、東南亞諸國皆存其跡。除故宮博物院外,上海、長春、四川、湖北等博物館皆有存跡;台灣博物館存其書作六幀,存其妹慈靜《蓮瓣觀音圖》一幀。可惜在他的故鄉臨邑,歷經風雨、兵燹,邢侗紀念館僅存其墨跡中堂一幅。

邢侗晚歲寫出自己特色之作,多為信札,流傳不廣,故社會影響不大;加之身處窮鄉僻壤,又不多同外界接觸,故其影響遠不如其他書家。然明四家"邢、張、米、董",從書藝氣象上看,其他三家皆不逮也。清道光臨邑縣令、閩南莫樹椿為"來禽館"撰過一聯。

傳世作品

邢侗知南宮時,即主篡了《南宮縣誌》,萬曆十六年(1588)應聘纂修了《武定州志》十五卷,四冊,約十萬言,體例完備,論述精闢,成為名志。萬曆十九年(1591),應臨邑知縣劉承忠聘,創修了《臨邑縣誌》十六卷,四萬字。其散著如"擬古十篇",補史佚之文,未免過於深奧,"似比古人還古"。更有些通俗佳作,如《與季弟論文》、《半舫齋記》等。結為《來禽館集》二十九卷。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抄入《四庫全書》。邢侗著有《書札卷》、《來禽館集》等。有《石莒蒲圖》扇面,現存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收藏墨跡刻作《來禽館帖》

邢侗行書,紙本墨跡。前7幅凡21行,每行字數不一,共2000字。後7幅凡19行,每行字數不一,共203字。《石渠寶笈三編》著錄。今載《故宮書畫錄》卷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邢侗對王羲之的書跡刻意習學,他借着見過呂延仲所藏王羲之書跡的機會,寫下了這篇《論書》。他推崇王羲之"卓然為千古書家之冠",並且竭盡全力地追仿。此作品中瘦硬剛健的骨架,流麗清澈的筆勢往往流露出王書的精神的氣息,用筆穩健凝練,字字的線條效果顯明,深得王羲之行書神韻。

邢侗紀念館

1986年縣委、縣政府為弘揚民族文化修建邢侗紀念館(公園)。該館系仿明建築,占地207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邢侗公園分為水面及陸面兩大部分,採用古今中外多種建築手法結合人文和水面為重點,崇尚以人為主體,分為公眾活動區、老年活動區、兒童活動區、體育活動區、文化紀念館區、特色植物盆景區六大部分。公園內建有邢侗紀念館、反映臨邑歷史文化淵源的博物館、珍藏當代著名書畫家宋雨桂大師作品的雨桂館等文化設施。還有供人們休閒娛樂的晨練廣場、音樂廣場、市民舞台、網球場和門球場,不但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底韻,成為繼新世紀廣場之後又一代表臨邑新形象的標誌性地段。

1992-1994年連續舉辦了三屆邢侗書法藝術節。1997年舉辦了"邢侗、邢慈靜(邢侗妹)書畫、詩詞研討會"。現每年接待各級領導、專家學者、中外遊客5000餘人次。

邢侗紀念館藏跡共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 《來禽館帖》

⑴《唐人雙鈎十七帖》,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著名法帖,因開頭有"十七"兩個字,所以此帖名為《十七帖》,"唐人雙鈎"即是唐朝人在原跡鈎摹而出。邢侗按吳時得《十七帖》真本,於萬曆二十年上石。邢侗曾說:"吾家十七帖,竟樹寰中赤幟",即明朝海內第一。"來禽館"的由來是因為在《十七帖》的《囊盛帖》一札中有"來禽"二字,邢侗又崇拜王羲之的人品和其書法作品,因而把自己讀書學習的地方稱為"來禽館"。

⑵《澄清堂帖》,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著名法帖,是邢侗按吳時在停雲館以三十千購得。據著名專家王玉池先生說,來禽館的《澄清堂帖》為現存《澄清堂帖》中最好的一帖,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澄清堂帖》被譽為天下第一帖。

⑶《蘭亭序》是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史稱"天下第一行書"。館內藏有三個版本,即定武蘭亭、褚逐良臨本、趙子昂臨本。

⑷《黃庭經》是王羲之的楷書代表作,著名的小楷法帖,此為道家經卷,又稱《換鵝帖》。

⑸《出師頌》是西晉書法家索靖所書,開創了章草書法。

⑹趙孟頫《靜竹圖》是邢侗家藏石刻,至今已有690多年的歷史,石左上方為趙孟頫的行書五言律詩,左下是邢侗的細楷畫論。

第二部分 來禽館真跡

⑴《二十二字行書刻石》是臨邑今存邢書唯一的大字晚跡,清道光四年臨邑縣令莫樹春上石,並以小楷題跋,刻於石的左右兩行。

⑵《西園雅集圖記》是邢侗手臨米芾小楷,是邢侗晚筆,於萬曆三十八年上石,吳門吳尚端摹上並鐫。

第三部分 《之室集帖》

是邢侗胞妹邢慈靜晚年刻的一部叢帖,邢慈靜書齋"之室",是明末著名的書畫家、詩文家、工藝家,其書法善仿其兄,又自成一體。此帖包括三個部分。

⑴《芝蘭室蘭亭序》以"之"字標籤,刻邢慈靜臨《蘭亭序》。正文缺,只余劉重慶跋。

⑵《芝蘭室非非草》以"居"字標籤,刻慈靜自書詩集《非非草》,是《之室集帖》的主要部分。

第四部分 其它刻石

⑴《邢太公畫像贊》贊文為邢侗恩師于慎行撰書,萬曆三十一年上石。

⑵《慈靜夫人題贊》是清臨邑縣令莫樹春小楷書並上石。

⑶《來禽館即景詩》是清臨邑縣令莫樹春所作並上石。

此外,來禽館還藏有明末兵部尚書王洽的《瑞露館帖》(王洽營刻邢侗晚跡)刻石拓片,原石於樂陵圖書館收藏,《瑞露館帖》也是來禽館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