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鄴城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鄴城博物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顯王村村北,距縣城20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鄴城遺址北側。 鄴城博物館採用漢代建築風格,占地65畝,建築面積5228平方米。博物館共展出陶器、瓷器等各類珍貴文物300件(組)。這是依據《鄴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實施的一項文化工程。[1]

臨漳古時稱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境內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是建安文學發祥地,奇才鬼谷子誕生地,西門豹投巫治水發生地,銅雀台所在地。

建築布局

照壁牆

博物館標誌性建築為大門外的半人面瓦當照壁牆,造型系仿照鄴城遺址出土的前燕時期半人面瓦飾件,按1:50等比放大建成。照壁牆上鐫刻對聯:「史越千秋文承一脈,館藏萬象霞接三台」,充分體現出鄴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六面浮雕牆

廣場兩側建有六面黃沙岩浮雕牆,分別雕刻着曹魏都鄴、石虎閱兵、冉閔都鄴、慕容三傑、東魏高歡、北齊高洋等與鄴城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博物館大門內是由黃砂岩製成的六面浮雕牆,展示的是曹魏都鄴、石虎閱兵、冉閔都鄴、慕容三傑、東魏高歡、北齊高洋等六朝古都鄴城有關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東西兩側建有高約11米的兩座仿漢闕。

六根成語景觀柱

6根成語景觀柱表現的內容為「竊符救趙」、「曹沖稱象」、「下筆成章」、「文姬歸漢」、「快刀斬亂麻」、「空城計」的故事,彰顯出鄴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開闢新園

鄴都文化創意園位於鄴城博物館東側,總投資5000萬元,園區建設分為陶藝文化公園區塊、陶藝館客棧區塊和陶藝文化商業街區塊三大部分。西門豹文化產業園位於鄴城博物館西側,總投資1.5億元,主要建設西門豹祠、碑林、專業會館、購物廣場等,是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園。

展廳介紹

主館內部分為六個展廳,分別是「序廳」、「中原要地、富庶糧倉——史前至秦漢時期的鄴地」、「魏武雄才、嶄新都城——曹魏時期鄴城」、「民族融合、文化激盪——十六國時期鄴城」、「隋唐文明之前奏——東魏北齊鄴城」、「中國北方佛都——六世紀鄴城佛教」。

臨漳歷史

臨漳歷史悠久,鄴城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春秋時齊桓公納管仲之諫始築,戰國時屬魏、西門豹為鄴令投巫治水。西太平仰韶文化遺址(今習文鄉)和回漳仰韶文化遺址(今香菜營鄉)證明了原始社會後期新石器時代臨漳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臨漳古時稱鄴,西依太行,北臨漳水,為齊魯達西北、中原通幽燕必經之地,素有「三國故地」「天下之腰膂、河北之襟喉」之美稱。東漢末為冀州牧駐地,官渡之戰曹操擊敗袁紹,雄踞鄴城,營建王都,築銅雀三台,創建安文風。曹丕自此而代漢稱帝,鄴為曹魏政權「五都」之一。

鄴城都城建築前承秦漢後啟隋唐,中軸對稱、棋盤格局、功能分區明顯、單一宮城制,開都城規劃之先河、為古代都城建築之典範。其規劃設計思想和布局特點影響深遠,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着很大影響。鄴城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三十六處大遺址之一。

臨漳縣先後被命名為省級園林縣城、省級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因境內鄴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六次成為國都。2011年12月6日至8日,鄴都文化高峰論壇暨2011年中國古都學會年會在臨漳縣舉行,臨漳縣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三國故地,六朝古都。

所獲榮譽

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稱的臨漳,曾先後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的都城。曹魏時期所建的鄴北城開創了「中軸對稱,分區布局」的先河,是現在全國唯一一處未被現代化大都市壓住的遺址,為全國乃至東亞地區古代都市研究基地。 1988年,有着2700多年歷史的鄴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全國36處大遺址保護名錄之一。隨後被列入我國「十一五」100處大遺址保護名錄。

作用價值

鄴城的中軸對稱格局、單一宮城制度、明確功能分區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史上影響深遠,唐代的長安城、洛陽城,北宋東京城、元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均沿襲於此。甚至連日本奈良早期都城中的藤原京、平城京,都有鄴城都城要素的身影。

為加強對鄴城遺址的保護利用,臨漳縣委託中國文物研究所、東南大學建築系的國家級專家學者,歷時六年,制定了《鄴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為河北省第二部、邯鄲第一部大遺址保護規劃。鄴城博物館項目是該縣依據《鄴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實施的主要工程,也是該縣文化旅遊產業建設的重頭大戲。

根據鄴城遺址保護規劃,該縣將博物館館址選定在鄴城遺址保護範圍以外、鄴北城中軸北延長線上,南距鄴城北城牆遺址約300米。博物館總預算2100萬元,占地65畝,主體建築面積5228平方米,主體高度11米,城門高度21米,東西長66米,南北寬50米。如此龐大的博物館也僅為鄴北城面積的千分之一。博物館建成以後主要用於收藏和展示鄴城出土文物,弘揚鄴城歷史文化,承擔鄴城歷史研究和傳播任務,兼作鄴城考古工作站,同時,也是鄴城遺址旅遊景區的遊客服務中心。[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