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家坡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家坡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西47公里處武功縣武功鎮漆水河東岸。1980年發現的,面積2000平方米。發掘區分南北兩個小區,中間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壕溝。遺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窯穴、陶窯,還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個不同時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發展階段。文獻記載周人早期活動在漆水下游一 帶,鄭家坡遺址就處在這個範圍之中,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線索。

中文名 鄭家坡遺址

發掘時間 1980年

面 積 2000 m²

遺址時代 先周

所屬地區 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

地理位置 武功縣武功鎮漆水河東岸

級別批次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7-0439-1-439

簡介

咸陽西60公里,有一處4500年以上的大型城垣遺址,這就是上個世紀被考古界稱之為「九十年代考古界重大發現。」的武功鄭家坡先周遺址[1]

發掘時期

發掘區分南北兩個小區,中間有一條呈東西走向的壕溝,早期遺存主要分布在北區,時代約相當於二里頭文化晚期至二里崗下層,中期約在太王遷岐前後;晚期約在文王作豐時。中、晚期遺存在兩小區內均有分布。發現先周時期的房基17座,灰坑15個,窖穴3個,陶窯2個,另有陶器、石器等遺物。

考古證據

位於武功漆水河東岸塬邊上,北起橋東村,南止廟底村,南北長3000米,東西寬600米[2] 。在這座先周時期的城垣遺址上,考古學家根據當地民間傳說和見到的銅鼎,銅甗、銅觚等文物,對此進行了大面積保護性發掘。從出土發現的17座房基,15個灰坑、3個窯穴、2個陶窯和門類較多的上百件陶器,石器、骨器、銅器及整個城垣壕溝,地貌特徵推測,應為后稷部族封國有邰之城邑,出土文物佐證了《詩經》、《史記》等史料記載的真實性。這些考古證據,就像一把打開歷史時空的鑰匙,讓久遠的唐虞時代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歷史記載

那時,武功縣域就已經是炎帝部族姜姓有邰氏的封地。雖說人們住在水草肥美的沮漆兩水之畔,過着守獵捕魚的生活。但,災難、疾病和飢餓經常困擾着他們。姜嫄的兒子姬棄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了儘早讓人們過上食而足的生活,他從小就嘗百草廣種植,歷經磨難。又把從母親那兒所學的農業經驗運用到實踐中去,並藉助有邰肥田沃土宜於農耕的地理優勢,發展傳統農業。他帶領家人起早貪黑,加班加點,開荒種地,樹藝五穀。用頑強不屈的精神,勇敢執着的勇氣,加強了對水土和農作物生理習性的觀察與研究;完善記錄了按節氣播種黍,榖、麥、豆、穀草雜糧的準確時間;掌握運用了水井灌溉莊稼的管理手段;發明創造了牛拉犁具的耕作技術;傳授輔導了樹藝五穀的具體做法;使四面八方前來學習稼穡技術的人們,分享到了有糧吃的喜悅與快樂。堯知道此事後,便「舉棄為農師,封為后稷於邰」。今天,在距離鄭家坡遺址3公里的滸西莊遺址就發現了大量的窖藏穀物和麥草拌泥。經碳14測定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說明當時的人們就已經嘗到了小麥的筋道,淳香與甜美。后稷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他一邊帶領族人發展農業生產,一邊在田間地頭,教稼台上向前來請教農業技術的鄉鄰遠客耐心轉授。從語言上,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古雅厚重的武功方言。或許從鄭家坡出土的樸厚凝重的周金文和雋麗秀美的周甲古文中,就可以完全解讀封蔵了數千年,古老城邑的全部記憶和后稷部族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所有故事。就能從今天看似生、頂、冷、噌的武功鄉音中,體味出它作為周民之語,而被周王朝當年廣為普及的理由所在,和演變成流傳至今的關中方言那激昂豪壯之氣與粗獷陽剛之風。先民們為了報答后稷創立下精耕細作傳統農業的煌煌之功,而使他們結束了採擷漁獵的生活,便不約而同在冬季的農閒時間,敲鑼打鼓,抬着豬羊前來慰問。就這樣,年復一年,日月變換,歷朝歷代便把每年冬季農曆的11月初7定為,祭祀后稷的重要活動確定下來。史料載,這就是今天武功東河灘交流大會的來歷。那時,后稷領着族人和前來感謝他的人們在分享歡樂與喜慶的同時,也引來其他部落的凱覦與野獸的侵襲。人們集中居住,加強安全,防禦傷害,減少損失,鞏固脆弱的文明,成為當務之急。后稷作為主管農業的最高官員和其他行政長官一道,讓人們變分散居住為集中居住。可是,集中居住周圍的人們和牲畜還不時有被襲擊與犧牲的危險。后稷他們又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帶領部族夯土築城,挖壕蓄水,經過艱苦卓絕的不懈努力,終於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邦國,把有邰的先民們帶到了一個安全文明進步的新時代。從鄭家坡遺址出土多種農具和大量的馬牛豬羊骨骼,以及與「有邰國」隔河相望的教稼台,世人就可以猜想到初步實踐傳統農業的后稷年代,人們是多麼的渴望生活與熱愛勞動。或許是對繁衍生命的莊嚴承諾和責任所在,他們在甪勤勞創造財富追求幸福的同時,又用智慧抒寫着令現代人也難以破解的文字。這些古怪難變的筆調寫法是不是告知有邰城所發生的一切秘密?世人不得而!可歷史卻向人類傾訴了農耕文明演變先周文化後,艱難轉身西周文化的心酸往事。到了后稷四世時,曾孫公劉為躲避夏帝桀的暴政,率族人遷於豳。十三世古公亶父又受戎、狄不斷侵擾,親率部族由豳南下,逾梁山,循漆水,過有邰,西行至岐之周原,遂定居發展。因執農不棄,很快強大起來。建立西周,故姬姓氏族又叫周族。後三世至武王姬發伐紂功成,而有800年天下。后稷便作為周人的始祖受到尊崇,但他更因教民稼穡功配彼天,被推崇為農業始祖,每年得到人們的紀念。而鄭家坡遺址則在講解后稷農耕文明的同時,又向世界釋放着先周文化的燦爛與輝煌,以及與西周文化一家親的血緣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