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際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際唐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鄭際唐鄭際唐,乾隆三十四年進士,擅長於寫詩,官至內閣學士。

基本信息

中文名:鄭際唐

字: 大章

號: 雲門

所處時代: 清

出生地: 侯官(今福州)

國籍:中國

身份:官員

人物簡介

鄭際唐,字耘門,福建侯官縣(今屬福州市)人。清朝官員。

鄭際唐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式己丑科二甲第二十九名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曾任山西學政。官至內閣學士。

工詩,有《須庵詩集》、《晚晴簃詩匯》收其詩。

鄭姓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

一、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黃帝裔孫后稷之後,遠祖鄭桓公,得姓始祖鄭友。《史記》記載,周宣王封弟姬友於鄭,建立西周最後一個諸侯國,史稱鄭桓公。幽王時任周司徒,掌管教化。他見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預感將發生變亂,便問計太史公,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名「京」之地,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生「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後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滅虢、鄶,建立新的鄭國。鄭國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子孫播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為姓氏。隋唐五代時期,鄭姓進入第二個重要發展階段,在莆田的鄭姓得到了大發展,其後瓜瓞綿綿,遷衍廣泛,名人輩出,莆田鄭姓後人大量遷移到泉州漳州潮州台灣等地,成為當地鄭姓開基祖先,莆田成為鄭姓得僅次河南的鄭姓第二大祖籍地。

二、出自少數民族。回族中較有影響的鄭姓人,出自明朝皇帝朱棣賜姓,主要是明代航海家鄭和養子鄭賜後代,原是來自西域的外族人,因同化改用漢族人通常所用姓氏。土家、朝鮮、瑤、京、納西、白、哈尼、裕固等民族均有鄭姓。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