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郢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郢城鎮荊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都城,在歷史上是商賈雲集之地。郢城鎮是以郢城古遺址而命名,於199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一個集旅遊、商貿、物流和民營經濟走廊於一體的新型城郊鎮。[1]

中文名稱: 郢城鎮

外文名稱: Yingcheng

所屬地區: 中國 湖北

下轄地區: 荊北、荊安、新生等

政府駐地: 楚源路

電話區號: 0716

郵政區碼: 434100

地理位置: 荊州古城城北1公里

面 積: 45平方公里

人 口: 48706人(1998年)

方 言: 西南官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荊州古城荊州博物館

機 場: 沙市機場

火車站: 荊州站

車牌代碼: 鄂D

建立時間: 1998年

特 產: 魚糕丸子、魚糕

GDP: 7.8億元人民幣(1998年)

地理環境

郢城鎮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49667人;代碼:421003106。

郢城鎮轄3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河套、桔頌、茶庵寺、荊北、新生、太暉、郢南、郢北、五台、彭湖、黃山、海湖、高路、岳山、荊安、郢城。鎮政府駐荊北村。

1995年組建荊北街道。1997年轄2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1998年6月,荊北街道辦事處改建為郢城鎮。

現轄13個村,3個居委會,108個村民小組。有國土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32畝,人口48706人,年國民生產總值7.8億元,人均純收入2880元。

郢城鎮成立於1998年,由原來的荊州區荊北街道辦事處改體而成。位於荊州中心城區北郊,東與沙市區關咀鄉接壤,西與紀南鎮花園村為鄰,南依荊州古城,北抵海子湖。面積45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7930人,耕地面積14441畝。

2011年郢城鎮工業總產值15.2億元;農業總產值2.36億元;財政收入1640.2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近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80元,增幅均在15%以上。

內設機構

鎮機關工作機構設置:

1、黨政辦公室:負責承辦黨委、政府的各項日常工作,宣傳上級各項方針、政策法規,檢查督促各部門對上級方針、政策法規、政令的貫徹落實情況;協調人大、政協工作事項;承辦紀檢、群團、組織、宣傳、統戰、人武、信訪、計劃、審計、物價、統計、體改、編制、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等部門的工作。

2、經濟發展辦公室: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村鎮工業、商貿以及第三產業發展規劃,指導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業生產和村鎮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協調財政、工商、稅務、金融、技術監督、環保、地礦、測繪、商業、供銷、糧食和涉農各部門的工作事項。

3、社會事務辦公室: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村鎮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規劃,協調土地、城建、民政、科教文衛、文物保護、政法、交通、電力、高速公路等部門的工作事項。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本鎮中、長期人口和年度人口計劃,負責轄區內的計劃生育工作。

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轄區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及信訪維穩工作。

郢城鎮是荊州歷史文化名城郢城鎮位於荊州古城北郊,是荊州市北大門,也是全市交通樞紐所在地。207國道、318國道、滬渝高速公路、二廣高速公路、滬漢蓉快速鐵路、荊沙地方鐵路、荊州大道等在此縱橫交匯。滬渝高速公路立交橋出入口、滬漢蓉快速鐵路客運專線荊州火車站、荊沙地方鐵路荊州北站(原草市貨運站)等均設在鎮內,其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屈指可數。為了開發這片熱土,荊州市人民政府以荊政發27號文件專題下發了《關於支持郢城集鎮建設開發有關問題的通知》,並成立了荊州市郢城鎮集鎮建設開發指揮部,在荊州大道以東,草郊路以西,太湖港以北,郢城古遺址以南,選定並確立了4.5平方公里的土地為開發區域,享受省級開發區的同等優惠政策。經過努力,開發區的框架已經構成,相關基礎設施已經配套或正在建設之中。

特色產品

湖北荊州市荊州區郢城鎮是省農科院科研推廣與實踐基地,他們在郢城鎮推廣的新品種「黑莎皇」西瓜,2007年經農民試種獲得成功,由於市場好,價格高,2007年農民都搶着種。由此,鎮政府於2008年初為「黑莎皇」西瓜註冊了商標。

「黑莎皇」西瓜,是一種品質優良、鮮嫩可口、水分多、糖質高、口感好、營養豐富的高檔優質瓜果,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在全省農村推廣的新品種。郢城鎮是省農科院支援新農村建設的聯繫點,為了幫助農民致富,省農科院通過技術培訓和手把手地教農民栽種,2007年「黑莎皇」西瓜獲得大豐收,畝產達6000多斤,畝收入近5000元。由於種「黑莎皇」西瓜嘗到了甜頭,2008年一些農民都搶着種。2007年「試種植」面積是150畝,2008年擴大了一倍,面積達到了300畝。

郢城鎮為了打造好這個「綠色品牌」,在西瓜上市之前,對「黑莎皇」西瓜進行了「包裝」,並為此西瓜註冊了「黑莎皇」商標。「黑莎皇」西瓜已開始上市,一些到郢城要貨的、訂貨的商販絡繹不絕,「瓜」不出村,就被銷售一空。

經濟背景

郢城鎮是荊州區委、區政府「一主兩面三線」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荊州市最大的物流市場所在地。郢城鎮將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通過不懈的努力,全鎮農業調整步伐加快。

過去以種水稻為主,現在以種經濟作物為主,基本上形成了特種養殖、特種種植和畜牧業為主體的特色農業新格局。主要農產品有蔬菜、瓜果、蓮藕等,年產2萬餘噸;主要林產品有桃、梨、桔、葡萄、臍橙、蘋果、蜜柚等,年產3000餘噸;主要水產品有甲魚、鱘魚、黃鱔、黃沽魚等,年產達千餘噸;主要畜牧業(包括家禽)有三元雜交豬、本地豬,年出欄4萬頭以上,年飼養家禽60萬隻以上,年禽蛋2000噸。2002年還與河南雙匯集團達成協議,成為該集團年產10萬頭牲豬供應基地。

在企業發展上,郢城鎮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大力招商,出台了郢城鎮招商引資和土地出讓優惠政策,全力營造寬鬆的投資環境。已引進和發展民營企業148家,其產品有電線、服裝、塑料製品、化肥、板材、白酒、飼料、大米、油氈、水泥製品等30多個品種。

發展優勢

1、區位交通優勢:是荊州市乃至鄂西南交通樞紐,207、318兩條國道在此交匯;滬蓉高速、襄荊高速、滬蓉鐵路、荊岳鐵路縱橫境內。引江濟漢運河、滬蓉高鐵荊州火車站、高速公路出入口,楚都客運站、荊沙地方鐵路火車站場等均設在這裡。

2、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從春秋時期「楚文王始都郢」到戰國時期秦將白起拔郢的幾百年時間裡,郢城一直是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此創造了能與希臘文明媲美的荊楚文化,充滿了「神秘」與「浪漫」的氣息,其「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的精神激勵着郢城人民不斷進取。現存的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石器時代的代表——雞公山遺址,有古郢城遺址、望妃台、龍王廟、關公點將台等一批享有盛譽的歷史古蹟,此外,海子湖、廟湖等生態資源優勢明顯,以待開發利用。

3、發展戰略優勢:隨着省委省政府實施「壯腰工程」,加快振興荊州戰略的實施,未來五年,郢城鎮將迎來高效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已經或即將開工建設的荊楚大道、楚源大道、郢城大道、海子湖旅遊觀光大道等基礎工程縱橫覆蓋我鎮核心區域。同時根據最新城市規劃,將相繼建設北環路、發展大道、人民北路等交通網絡,荊州大道兩側各兩公里範圍內將重新高起點規劃、區域性開發。荊北新區、海子湖旅遊風景區等重大城市建設拓展項目已在鎮域內相繼啟動。各大工程建設和項目的逐步實施將為「打造商貿物流重鎮、建設生態文化旅遊新區」提供重大機遇和強勁動力。

農業科技

郢城鎮位於荊州市城北,是一個三面環湖的城郊鎮,也是一個人多地少的鎮,為了在較少土地上創出較多的效益,他們把觸角伸向沿海、伸向經濟發達地區,為了農民增收,郢城鎮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當他們聽說陽澄大閘蟹市場前景很好,銷售價格也很高,於是,2008年初他們兩次組團到江蘇崑山市考察,並誠心學習陽澄大閘蟹養殖技術。由於郢城鎮的真誠,感動了江蘇陽澄大閘蟹生產地———巴城鎮。通過兩鎮的情況交流,巴城和郢城都屬於城郊,面積、人口、地理和氣候條件也極為相似。於是,兩鎮結為了友好鄉鎮。巴城鎮給予了郢城鎮大力支持,為郢城提供了4萬多隻被人們欲為「蟹中之王」的陽澄大閘蟹蟹苗。同年4月,巴城鎮又不遠千里為郢城鎮用專車免費贈送了價值6萬元優質大閘蟹苗。同時,還派出兩名技術人員到郢城鎮指導農戶養殖,使陽澄大閘蟹在江漢平原安了家。

在巴城鎮技術人員指導下,郢城鎮引進養殖了近100畝陽澄大閘蟹,經過精心養殖,陽澄大閘蟹喜獲豐收,昔日小蟹苗在郢城百畝魚池裡已長成了「三兩雌」、「四兩雄」的大蟹了。2008年郢城鎮大閘蟹收入可達40多萬元。

古墓群

考古人員經勘探發掘,已在漢宜鐵路荊州站附近發現東漢、宋、明時期的多座墓葬,其中以土坑豎穴結構的宋墓居多。

荊州境內文化遺址遍布、古蹟甚多,僅古墓葬就有7000多座,享有「地下博物館」之美譽。為配合漢宜高速鐵路建設,荊州文物部門提前啟動鐵路沿線的考古發掘工作。

發掘出土的文物為研究荊州地區東漢、宋、明時期的墓葬習俗、經濟文化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足以證明郢城鎮在東漢及宋、明時期的地位相當重要。

文化教育

湖北省農業科技學院2008年7月28日,荊州市郢城鎮王光明帶領部分群眾,拖着自己種植的黑莎皇無籽西瓜,專程來湖北省農業科技學院致謝。

湖北省農業科技學院經作所2008年把郢城鎮作為特色無籽西瓜黑莎皇(鄂西瓜8號)示範基地,在郢城鎮共示範種植黑莎皇150畝。通過該所蔬菜室科研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精心指導,黑莎皇西瓜喜獲豐收,平均產量在3000公斤以上。儘管2008年瓜價普遍較低,但黑莎皇在荊州當地零售價格一直維持在1.2元/公斤以上,畝收入超過4800元。

鄉村建設

滬蓉高速鐵路建設工程2008年6月份就要正式開工了,荊州區郢城鎮黨委書記、鎮長鄧賢浩說:「滬蓉高速鐵路經過我鎮、荊州火車站建在我鎮,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發展契機,大手筆、大氣魄地規劃郢城的藍圖。」

郢城鎮規劃了「533」工程,即全力打造5個專業市場:荊州物流貨運配送專業市場、荊州農機專業市場、荊州汽車銷售市場、荊州農資專業市場及花卉苗木市場等。突出發展3個經濟圈:

一是圍繞火車站建設,把火車站周邊規劃好、開發好、建設好,啟動投資12個億的華中輕紡城項目,全面打造火車站經濟圈。

二是建好以207、318國道為軸心的城北物流經濟圈。

三是利用海子湖自然風景資源,建設旅遊、休閒和度假經濟圈;加快建好3條路:即打通荊州東門金鳳廣場與郢城的「郢城大道」;拓寬通往火車站的「楚源大道」(318國道延伸線);擴寬整治小北門轉盤至新北門路段,兩邊各擴寬10米,讓它寬起來、美起來、亮起來。

滬漢蓉高速鐵路期盼多年的滬漢蓉高速鐵路漢宜段,即將全線破土動工。荊州火車站選址荊州區郢城鎮。荊州火車站規劃設計面積約為1萬2千平方米,包括站前廣場、火車站房、維修基地等多個部分。涉及郢城鎮荊北村拆遷居民400戶左右。一直以來,火車站選址遠離市區,很多市民擔心出行不便。事實上,當火車站建成後,郢城鎮附近周邊的交通也將做出相應調整。即將開工的漢宜鐵路將實行以荊州為鋪架中心的非傳統修建方法,鋪設高架鐵路的設計方案,漢宜鐵路規劃建設時間為4年,建成後,從荊州乘坐火車到武漢僅需一個多小時。

視頻

荊州市郢城鎮小美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