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峪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郭峪村位於中國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2008年被列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郭峪村古建築群於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峪村與同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皇城村僅一河之隔,而與上莊村僅一山之隔,直線距離約2千米。

郭峪古稱郭谷,建村不晚於隋,至明代已形成集鎮[1],頗為繁榮。明崇禎八年(1635年)修建城牆,平均高12米,寬5.3米,周長1400米,城內面積17.9萬平方米,辟有東、北、西三座城門,東南及西南各有水門一座。城內主要建築有豫樓、湯帝廟和四十多幢明清民宅。豫樓位於城中,面闊15米,進深7.7米,七層,高33.3米,頂層為單檐歇山頂。湯帝廟始建於元至正年間,重修於明萬曆年間,正殿面闊九間,進深六椽。

簡介

郭峪城位於山西省陽城縣東21公里的郭峪村。郭峪村200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06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又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明清兩代,該村文風鼎盛,人才輩出,一共走出了18位舉人和15位進士;加之商貿發達,民居修建成一時之盛。現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1100餘間。院落門樓多呈高挑牌標式,斗拱層疊,樣式華麗,等級很高。民居多為四合院,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

該村民風淳樸,居民生活中仍有用紡花車、織布機、碾磨、車駕、犁耙等物者。一些居民至今還保留着燒香拜佛、求神祭祖的習俗。村內曾建有大小寺廟20餘座,保存最為完好的是湯帝廟,為九開間大殿,廟內飛檐挑角的元代戲台高達20多米,氣勢恢宏,中國少有。

用於防禦的郭峪城牆為中國罕見的蜂窩城牆,建於明崇禎十一年,高20米,寬5米,長1400餘米。位於城內中央的「豫樓」,長15米,寬7.5米,高30米,共七層,建於明崇禎十三年,亦為軍事防禦建築。城牆上設有炮台,城內有地道直通城外。

上世紀末,中國著名文物專家羅哲文先生曾為郭峪親筆題詞:「中國民居之瑰寶,雉堞高城郭峪村」。

在這個五六百戶的山村里,明清兩代共出了十八名舉人和十五名進士[2],並把儒家禮制觀念體現在村落、戶宅的建築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郭峪村又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工農業總產值7000多萬元。

郭峪古城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城堡依山傍水,城牆雄偉壯觀,城頭雉堞林立。城內豫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民居典雅,是中國鄉村獨具特色的古代建築群。現存明代民居40院;明崇禎十一年修建的蜂窩城牆,高20米,寬5米,長1400米;元代修建的湯帝廟,尚存20米高的挑角戲台及罕見的九開間大殿。全國著名專家學者對郭峪村現存古建給予了高度評價。

郭峪往日的繁榮是由傑出的古人創造的。郭峪一向有耕讀之風,明清兩代郭峪村出過15名進士、18位舉人、50餘名貢生,郭峪「官侍郎、巡撫、翰林、台省、監司、守令者嘗不絕於時」。

一個幾百戶人家的山村,有如此眾多的顯赫人物,可見當時人文之鼎盛。他們各自都為自家建起了能表示自己身份、地位、財富、價值的住宅院。至今保存較好的宅院有40處、房屋1100間,院落之間多數還可以相通。為數眾多的高大的牌樓式門樓,木結構的二層樓居,各種磚雕木雕、影壁、匾額、對聯、街鋪、小巷、碑刻等也滿布城中。

視頻

郭峪村 相關視頻

古韻新村郭峪村
《愛旅行》之郭峪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