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振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郭振中(1921年- ),河北束鹿人,中國近現代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1947年畢業於貴州大學農學院農林系,畢業後留校任教。貴州省植保科技事業的先驅之一,貴州農學院植保系的創業者。他長期致力於農業害蟲防治研究與實踐,尤其在貴州農林昆蟲區系和柑橘害蟲綜合治理研究方面成績斐然。他所倡導併力行的「教學、科研、生產、育人四合一」治學思想,促進了貴州農業教育的發展。

科學家(Scientist):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士[1]。如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黑洞[2]之王霍金等。

學術貢獻

深入生產第一線,為農業生產服務

郭振中自青年時代起就認為,高等農業院校教師不但應以教學為己任,還應急生產之需放眼未來,進行不同層次的科學研究。1947年他畢業留校任教之後,在蔣書楠的熱情支持和指導下,開始了貴州農林昆蟲的調查研究。他曾親手飼養觀察過50餘種昆蟲。在50年代,他研究揭示了小地老虎、大黑鰓金龜的發生規律,提出了適時土面撒粉的防治措施。通過研究斜紋夜蛾為害甜菜的規律,總結出了卵盛孵起施藥的防治方法。許多類似成果在大田生產中被廣泛推廣應用,效果顯著。但是,由於「文化大革命」,他50-60年代積累下的所有珍貴科研資料未能及時作理論總結便毀於一旦。

70年代後期,貴州省一度大力推廣雙季稻。為解決雙季稻植保問題,郭振中率隊到黔東南榕江、從江等縣實地考察,組織並參與雙季稻害蟲的防治研究。通過對雙季稻稻飛虱在不同品種和不同栽培條件下發生為害規律的研究和多項大田防治試驗,提出了在早稻分櫱期稻飛虱第一代大齡若蟲發生盛期一次撒施毒土的措施。此法經濟、簡單、易行,為貴州山區農民廣為接受。

80年代以來,郭振中除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外,仍堅持利用一切機會結合科研深入生產第一線,為農業生產服務。1990年10月,郭振中已屆70高齡,在赴雷山縣指導當地茶樹病蟲害防治期間,為獲得第一手資料和爭取時間,與同行年輕教師一道連續3天冒着大雨深入茶園,親自參與調查。雷山縣萬畝茶園留下了他剛毅的足跡。

解決貴州省柑橘等果樹生產中的新問題

80年代中期,果樹生產在貴州省迅速發展起來。果園這一特殊生態系統內的昆蟲群落結構如何,益害制約關係如何,怎樣緩和由單一化學防治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等都是植保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為了解決貴州省柑橘等果樹生產中的新問題,郭振中不顧古稀之年承擔了貴州省「七五」科技攻關項目「柑橘蚧類、蟎類及其天敵保護利用」和省科學基金項目「柑橘園昆蟲群落結構研究」。他經常親自聯繫協作單位,選擇研究場地,有時還參與田間取樣調查。兩項目均於1991年按期完成。「柑橘園昆蟲群落研究」應用近代生態學研究方法和手段,首次系統地從理論上總結了貴州柑橘園生態類型以及不同類型中昆蟲群落結構的特點,受到國內專家高度評價。

「柑橘蚧類、蟎類及其天敵保護利用」基本摸清了全省範圍內柑橘蚧類蟎類種類和捕食性天敵種類以及分布狀況,對天敵中的優勢種二雙斑唇瓢蟲、紅點唇瓢蟲、深點食蟎瓢蟲、尼氏鈍綏蟎等的生物學和生態學作了較深入細緻的系統研究,並且從害蟲綜合治理的角度在省內不同類型的橘園做了保護利用途徑的探索試驗。他與助手一道首次提出了建立天敵營地植物系統的新概念。這一理論已在橘園害蟲綜合治理實踐中得到初步驗證。

視頻

郭振中 相關視頻

世界名人史: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平凡的一生!
昆蟲學家低碳出行尋未知!探秘人類未知的昆蟲活化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