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秉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郭秉寬
出生 1904
知名作品 《眼科學》    




 

郭秉寬,眼科學家,被譽為中國的眼科之父。抗日戰爭期間發現沙眼和角膜病是當時致盲的重要原因。在對大量沙眼患者普查的基礎上首創以早期血管翳為診斷早期沙眼的依據。1940年代在國內開展和推廣角膜移植術。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培養出數以百計的高級專業人才。主編國內第一本中文版眼科學教材,並編寫中級眼科學以解決中級教學的需要。

人物介紹

郭秉寬(1904—1991年),原名郭奎中,龍巖縣(今新羅區)龍門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二十日生。14歲入福建省立龍巖第九中學(今龍巖一中)就讀。後其父送他往廈門鼓浪嶼尋源書院學習,次年轉學上海復旦中學。20歲考入北京私立協和醫學院本科,同時還考取燕京大學醫學預科,在兩校同時學習兩科。學習成績優異,出類拔萃,受到來華任教的世界著名眼科專家、奧地利籍皮樂德(pillat)教授的讚賞。就學期間,適逢北平(即北京)的-風起雲湧,在強烈的愛國心驅動下,郭秉寬參加了燕京大學的地下共產主義學習小組,受到革命理論薰陶。民國17年(1928年)在皮樂德教授建議和支持下,自費赴奧地利留學,就讀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依靠勤工儉學,刻苦攻讀。民國23年秋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維也納市立總醫院任眼科住院醫生。「九一八」事變後,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震撼着他的心靈,毅然決定放棄奧國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踏上回國征途。民國25年9月,懷着「科學救國」的理想,回到闊別八年的祖國大地。歷任同濟大學醫學院、貴陽醫學院、國防醫學院、上海醫學院等院校的眼科教授、主任。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參與「第五重傷醫院」,為抗日將士傷病員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國民黨有關方面軟硬兼施,脅迫其去台灣工作,他避開特務跟蹤,斷然拒絕,仍然留在大陸。   1949年10月,郭秉寬和其他三位醫學專家應召北上赴北京,為任弼時緊急會診,參與中央領導人的體格檢查,受到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的多次接見。其後30多年,先後擔任上海第一醫學院(1952年調整前為上海醫學院)一級教授、眼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眼科研究所所長,醫學院副院長,全國眼病理協作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衛生部醫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眼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眼科雜誌》副總,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常委,上海市第八屆參議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協第二、三、四、五、六屆委員。   

技術成就

郭秉寬是國家傑出的眼科專家。知識淵博,堅持臨床經驗與基礎理論並重,善於吸取總結和推廣國內外學術成就。指導沙眼防治、角膜移植、眼病理、眼遺傳學及眼病的中西醫結合等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發表主要論文39篇。1950年,編寫出版的第一本《眼科學》,成為國內眼科醫生的主要參考書和醫學院教材。主編或主譯了《中級眼科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眼科分卷》、《軍隊外科學眼科分冊》等書。[1] 他對祖國眼科事業的貢獻,受到國內外眼科學界一致好評。世界著名的眼科學者、美國波士頓眼科研究院院長稱譽郭秉寬為「中國的眼科之父」。郭秉寬曾先後代表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參加了在波蘭巴基斯坦日本、美國等國舉行的國際眼科學術會議。1983年4月,他作為亞太地區的代表(中國第一位)參加了在華盛頓舉行的全美眼病理年會。他的嚴謹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剛正不阿的性格,受到國內外眼科學界的普遍讚譽。 到1950年代,國內尚無一本適用的中文眼科學教科書,於是郭秉寬在自編的眼科教學講義的基礎上,參閱大量國內外資料,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在1950年出版一本較系統的《眼科學》,問世不久即告脫銷。其後經過3次修訂。1964年該書出第4版。他又編寫成中級醫務人員用的《眼科學》教材,該書先後出版過2次。

197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計劃修訂早已脫銷的、由他主編的第4版《眼科學》,於是他夜以繼日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後來,這本100萬字的著作出版時,雖然前言中並未提到他的名字,但廣大眼科醫師仍將此書稱為《郭氏眼科學》,紛紛呼籲重新修訂出版。

1940年代,中國沙眼流行,而早期發現病理對沙眼的防治意義極大。但是按照當時的眼科教科書和雜誌,早期診斷沙眼的體徵為:在瞼結膜上發現濾泡和乳頭樣病變,或在瞼結膜塗片上發現包涵體。郭秉寬為找到一種更為簡便而又準確的診斷方法,他遇到沙眼病理,即用20倍的放大鏡,在手電筒照射下,仔細觀察。最後終於發現:在早期沙眼病例,甚至在某些僅有極輕微臨床症狀的病例中,均可在上方角膜緣處發現早期角膜血管翳。他將8年的研究心得寫成論文"初期角膜血管翳--沙眼原發性角膜感染早期診斷的重要體徵"。該文後來發表在1942年的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美國眼科雜誌》)上。這個發現使許多沙眼病理得以早期發現。

郭秉寬是中國眼遺傳學工作的開拓者之一。他在所著《眼科學》中明確提出了用優生學預防進行性高度近視眼的可能性。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中華眼科雜誌》圍繞這個論點展開一場震動中國眼科學界的爭鳴。他被批判為"科學的絆腳石"、"馬爾薩斯反動人口論的宣傳者"。1979年,全國眼遺傳學組成立,他被聘為顧問。1980年6月,在江西省吉安市召開了第一屆全國眼遺傳學術會議,他在大會上作了題為"對我國眼科遺傳學發展的一些看法"的報告,闡述了眼遺傳學的重要性;指出人體遺傳病已發現3000多種,到1960年發現的眼遺傳病就達246種。他還對如何在我國開展眼遺傳病研究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建議。1980年,他招收中國第一批眼遺傳學碩士研究生。他指導研究生完成了"雙生子中近視眼的發病率及遺傳規律"和"雙生子視網膜母細胞病"的研究。研究論文被第24屆世界眼科會議選為大會宣讀論文。

主要貢獻

開拓中國的眼遺傳學研究

郭秉寬是中國眼遺傳學工作的開拓者之一。他在所著《眼科學》中明確提出了用優生學預防進行性高度近視眼的可能性。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中華眼科雜誌》圍繞這個論點展開一場震動中國眼科學界的爭鳴。他被批判為"科學的絆腳石"、"馬爾薩斯反動人口論的宣傳者"。1979年,全國眼遺傳學組成立,他被聘為顧問。1980年6月,在江西省吉安市召開了第一屆全國眼遺傳學術會議,他在大會上作了題為"對我國眼科遺傳學發展的一些看法"的報告,闡述了眼遺傳學的重要性;指出人體遺傳病已發現3000多種,到1960年發現的眼遺傳病就達246種。他還對如何在我國開展眼遺傳病研究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建議。1980年,他招收中國第一批眼遺傳學碩士研究生。他指導研究生完成了"雙生子中近視眼的發病率及遺傳規律"和"雙生子視網膜母細胞病"的研究。研究論文被第24屆世界眼科會議選為大會宣讀論文。

發現沙眼早期診斷的體徵

1940年,中國沙眼流行,而早期發現病理對沙眼的防治意義極大。但是按照當時的眼科教科書和雜誌,早期診斷沙眼的體徵為:在瞼結膜上發現濾泡和乳頭樣病變,或在瞼結膜塗片上發現包涵體。郭秉寬為找到一種更為簡便而又準確的診斷方法,他遇到沙眼病理,即用20倍的放大鏡,在手電筒照射下,仔細觀察。最後終於發現:在早期沙眼病例,甚至在某些僅有極輕微臨床症狀的病例中,均可在上方角膜緣處發現早期角膜血管翳。他將8年的研究心得寫成論文"初期角膜血管翳--沙眼原發性角膜感染早期診斷的重要體徵"。該文後來發表在1942年的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美國眼科雜誌》)上。這個發現使許多沙眼病理得以早期發現。

主要論著

1 郭秉寬.主編.眼科學.第一版.1950.

2郭秉寬.主編.眼科學.

3 郭秉寬.現階段的我國沙眼問題.中華眼科雜誌,1954,4(3):163~169.

4 郭秉寬.對於趙雁冬同志"踢開向科學進軍的絆腳石"的答覆.中華眼科雜誌,1957,7(1):81~82.

5郭秉寬,倪逴,吳本茀.原發性視乳頭色素瘤(一個病例的臨床與病理報告).中華眼科雜誌,1958,8(10):614~617.

6 郭秉寬.我的一點看法.青少年近視眼防治.1980,2∶1.

7 郭秉寬,褚仁遠.青少年近視眼縱橫談(1)近視的成因和預防.大眾醫學,1983,2∶23~24.

8郭秉寬,褚仁遠.青少年近視眼縱橫談(2)正確對待治療近視眼的各種方法.大眾醫學,1983,23~24.

9 郭秉寬,褚仁遠.青少年近視眼縱橫談(3)怎樣選配近視眼眼鏡.大眾 醫學,1983,3∶30~32.

10 郭秉寬,褚仁遠.青少年近視眼縱橫談(4)青少年近視眼者的學習和生活.大眾醫學,1983,4∶8~10.

11郭秉寬.全國第二屆遺傳學會議開幕式上的書面講話.見:中國遺傳學會第二屆眼科遺傳學會議論文匯編,1983,1~3.

12 殷汝桂,胡士榮,吳本茀,郭秉寬.眼部橫紋肌肉瘤.上海第一醫學院學報,1983,10(2):148~150.

13 郭秉寬,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眼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