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都督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都督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都督鄉

所屬地區:重慶市豐都縣

都督鄉,隸屬於重慶市豐都縣,地處豐都縣東南部,東與彭水縣毗鄰,南與武隆區後坪鄉相連,西接暨龍鎮,北靠太平壩鄉,東北與石柱縣的龍潭鄉為鄰,距豐都縣政府駐地97千米, 區域總面積75.63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都督鄉;1983年3月,由都督公社復改為都督鄉。 截至2018年末,都督鄉戶籍人口為4329人。 截至2020年6月,都督鄉下轄1個社區、4個行政村。 都督鄉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紅苕為主;畜牧業以飼養肉牛、生豬、羊、家禽為主。 2018年,都督鄉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1]

位置境域

都督鄉地處豐都縣東南部,東與彭水縣毗鄰,南與武隆區後坪鄉相連,西接暨龍鎮,北靠太平壩鄉,東北與石柱縣的龍潭鄉為鄰,距豐都縣政府駐地97千米, 區域總面積75.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都督鄉地處長江南岸,地勢起伏較大,地形為山地和丘陵;主要山脈有武陵山脈,境內最高峰黑陽坪位於沙坪村4社,海拔1860米;最低點石灰窯位於塔水村,海拔1060米。

氣候

都督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風及立體氣候明顯;多年平均氣溫21.9℃,1月平均氣溫8℃,極端最低氣溫-6℃(2008年1月25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32℃(2005年7月8日),最低月均氣溫6℃(2008年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最大日較差10℃(2005年9月16日);生長期年平均225天,無霜期年平均272天;0℃以上持續期348天;年平均降水量186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98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水文

都督鄉境內主要河流為茅林溝,經梁橋村、後溪村流往天坑,全長10千米,常年乾涸,只有夏季才有少量流水。

自然災害

都督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冰凍等;冰凍災害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12月—次年2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1月,災害覆蓋都督鄉。

自然資源

都督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錳礦、鎂礦、鉛鋅礦等,金屬礦帶橫貫都督東線,石膏礦帶延伸西部山區中腹;境內森林覆蓋率高,多為原始森林。

人口

2011年,都督鄉總人口44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6人,城鎮化率34.9%;另有流動人口692人。總人口中,男性2302人,占51.9%;女性2137人,占48.1%;14歲以下970人,占21.85%;15—64歲2916人,占65.7%;65歲以上553人,占12.45%;以漢族為主,達4394人,占99.0%;有苗、土家2個少數民族,共45人,占1.0%;超過40人的有苗族1個少數民族,共41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1.1%。2011年,都督鄉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8人。 2017年末,都督鄉常住人口為3821人。 截至2018年末,都督鄉戶籍人口為432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都督鄉財政總收入519萬元,比2010年增長49.8%;人均財政收入1169元,比2010年增長25.45%。2011年,都督鄉農民人均純收入5887元。 2018年,都督鄉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2008年,都督鄉引進食用菌產業。 2011年,都督鄉有耕地面積1.6萬畝,人均3.9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3萬畝,林地面積8.6萬畝;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3954萬元,比2010年增長15.3%;農業增加值1119萬元。都督鄉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紅苕為主。2011年,都督鄉生產糧食2997噸,人均0.7千克,其中玉米1516噸,馬鈴薯670噸,紅苕620噸。都督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等。2011年,都督鄉烤煙種植面積8115畝,產量1210噸;蔬菜種植面積2175畝,產量2000噸。都督鄉畜牧業以飼養肉牛、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都督鄉肉牛出欄3783頭,年末存欄2133頭;生豬出欄量2136頭,年末存欄1121頭;羊出欄量1803隻,年末存欄1742隻;家禽出欄量35132隻,年末存欄27123隻。2011年,都督鄉生產肉類130噸,其中牛肉76.3噸,豬肉29.7噸,羊肉4.4噸,禽蛋4.4噸;畜牧業總產值2407.7萬元。2011年,都督鄉水果種植面積20面,產量11噸,主要品種有梨、桃,其中梨10噸,桃1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