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北宋詞人歐陽修的作品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北宋詩人歐陽修的一首詞。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作者時知潁州,趁着盛夏之季遊玩西湖寫下此詞,記載了西湖風光及游湖之樂。

此詩描述了夏季西湖荷花盛開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寄情山水的閒適心情。上片,把荷花,荷葉比作紅幢、綠蓋的儀仗,隨着自己前呼後擁,寫出了荷塘荷花開放的旺盛姿態。下片,寫暢遊荷塘,飲酒聽曲,已完全沉醉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遊覽荷塘,官場上的上的失意和煩悶,都被這荷香、微雨所衝散,帶回的是一顆超塵脫俗的心境。

作品原文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

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

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詞句注釋

①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後住在潁州,寫了一組《採桑子》(十首)。

②旌(jīng)旗:古代旌旗儀仗。

③幢(chuáng):古代的帳幔。

④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

⑤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⑥笙(shēng):簧管樂器。

白話譯文

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後清香繚繞,划船載着酒宴來賞玩,用不着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遊船駛進了荷花叢的深處,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煙霧夾着微雨,在一片音樂歌聲里,船兒載着醉倒的遊客歸去。

作品鑑賞

上片用「旌旗」來比況荷花的「紅幢綠蓋」,創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境界。把荷葉比作紅幢、綠蓋的儀仗,隨着自己前呼後擁,寫出了荷塘荷花開放的旺盛姿態。 作者緊扣「西湖好」的總寫到展開具體描寫,碧綠清澈的湖水承載着小船與游者,長長的湖堤長滿茂密的芳草,滿眼的綠意,撲鼻的清香,向人們報告着春天的信息。 詞中二三句主要通過視覺寫「西湖好」,「隱隱笙歌處處隨」則是從聽覺寫「西湖好」,這一句從側面告訴讀者,游湖之人何止醉翁。描繪出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

下片寫詞人泛舟荷花深處,飲酒聽曲,賞花飲酒的活動,已完全沉醉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醉里歸」寫出詞人心情十分愜意,這是觀賞西湖秋荷所導至的,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詩詩人遊覽荷塘,官場上的上的失意和煩悶,都被這荷香和微雨所衝散,帶回的是一顆超塵脫俗的心境。整首詞寓情於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1]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2]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3]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類型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着直接的影響。

視頻

歐陽修(紀錄片)

初中語文 - 歐陽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