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里科萊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里科萊塔》是阿根廷詩人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的作品。

作品

這麼多昂貴的證據,塵土
使我們相信難免一死,
我們放慢腳步,壓低嗓音
走過一列列緩慢的墓碑
它們陰影與大理石的修辭學
允諾或預示了那備受嚮往的
成為死者的光榮。
蒼蒼的墳墓是美的,
貧乏的拉丁語和末日的鎖環,
大理石與花朵的會合點,
涼爽如庭院的空地
和歷史的數不清的昨天
如今是凝滯的、唯一的。
我們將這寧靜混同於死亡
並且相信我們渴望結束自己
儘管只是渴望睡夢與冷漠。
在刀與激情中振顫,
在常春藤中沉睡,
惟有生命存在,
空間與時間是它的輪廓,
是心靈的魔法的工具,
而當生命熄滅,
空間,時間,死亡隨之而去,
就像光明終止
鏡中的幻影也就消逝
它早已在黃昏黯然失色。
樹木溫柔的蔭影,
載送飛鳥,搖盪枝條的微風,
迷失於別的靈魂的靈魂,
有時候它們停止存在就是一個奇蹟,
不可思議的奇蹟,
儘管它臆想中的再生
以恐怖沾污了我們的日子。
我在里科萊塔把這一切沉思,
在我的灰燼安放的地方。 [1]

寫作特點

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是博爾赫斯三大創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輝映。有一種很生動的說法是:「他的散文讀起來像小說;他的小說是詩;他的詩歌又往往使人覺得像散文。溝通三者的橋樑是他的思想。」他是與帕斯、聶魯達齊名的拉美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語言質樸,風格純淨,意境悠遠。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構思新穎,結構巧妙,安德烈·莫洛亞:「博爾赫斯是一位只寫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氣候,在於其智慧的光芒、設想的豐富和文筆的簡潔——像數學一樣簡潔的文筆。」

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學的非現實感」。例如他最著名的短篇集《虛構集》(1944)和《阿萊夫》(1949)中就匯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題:夢、迷宮、圖書館、虛構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的作品對幻想文學貢獻巨大。研究者們也注意到博爾赫斯不斷惡化的眼疾似乎有助於他創造性的文學語言,畢竟,「詩人,和盲人一樣,能暗中視物」。 博爾赫斯的文體很特別,他的小說寫的很像詩歌又很像散文,帕斯說博爾赫斯的文體幾乎是三位一體,這樣一種特殊的文體,是獨一無二的。[2]

作者簡介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 作品涵蓋多個文學範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