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

圖片來自希臘無憂網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又稱Charilaos Trikoupis大橋,是希臘的一座跨越科林斯灣的橋樑。它連接希臘大陸西部的安提里翁與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上帕特雷附近的里翁。

目錄

簡介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Rion-Antirion Bridge)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e)北部的港口城市佩特雷(Patras)北郊的里翁(Rio),距離佩特雷市區約12公里車程。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建於2004年,橫跨科林斯灣(Gulf of Corinth),連接了希臘大陸西部的安提里翁(Antirrio)與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里翁(Rio) 。大橋全長2880米,其中跨海的主橋長2252米,主橋有四座橋墩。里翁-安提里翁大橋是世界最長的斜拉橋之一,同時里翁-安提里翁大橋的伸縮縫也是目前類似橋樑中最大的,這樣即使大船也能夠在橋下通過。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造型非常壯觀,是世界橋樑建築的經典之作,也是新希臘的地標性建築之一。[1]

特色

裏翁-安提裏翁大橋是希臘西希臘大區一座跨越科林斯灣的橋梁,連接希臘大陸西部的安提裏翁與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上帕特雷附近的裏翁,是世界上第二長的斜拉撟。

裏翁-安提裏翁大橋全長2883米,其中跨海的主橋長2252米,從裏翁方向的引橋長392米,從安提裏翁方向的引橋長239米。主橋有四座橋墩,邊緣的橋墩到引橋間的距離為286米,橋墩之間的距離為560米。每座橋墩在海面以上的高度為160米,水下的高度達65米。每個橋墩位於一直徑為90米的地基上,每個地基有200根長達30米的鋼柱插入海底組成。由於大橋位於強地震區上,在建築施工時為了保障高度的橋梁安全性採取了非常費力的措施。按照設計強度達七級的地震以及橋墩之間距離錯位兩米均不應該導致橋梁受破壞。此外,總登記噸位達18萬噸的油輪的碰撞和風速達250千米每小時的大風也不應該造成破壞。

裏翁-安提裏翁大橋的伸縮縫是目前類似橋梁中最大的,在其最高處橋面寬27.2米,厚2.82米,離海面的高度為52米,這樣即使大船也能夠通過。[2]

技術數據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是世界上第二長的斜拉橋

每座橋墩在海面以上的高度為160米,水下的高度達65米。每個橋墩位於一直徑為90米的地基上,每個地基有200根長達30米的鋼柱插入海底組成。由於大橋位於強地震區上,在建築施工時為了保障高度的橋樑安全性採取了非常費力的措施。按照設計強度達七級的地震以及橋墩之間距離錯位兩米均不應該導致橋樑受破壞。此外總登記噸位達18萬噸的油輪的碰撞和風速達250千米每小時的大風也不應該造成破壞。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的伸縮縫是目前類似橋樑中最大的。在其最高處橋面寬27.2米,厚2.82米,離海面的高度為52米,這樣即使大船也能夠通過。

建設過程

早在1880年當時的希臘總理就有在科林斯灣的西端建造一座跨海大橋的主意。當年他在希臘議會中建議在帕特雷建造一座大橋。但是這個主意的技術困難太大了,雖然如此他於1889年(福斯橋建成的同年)授意希臘工程師研究在里翁和安提里翁間建造一座橋樑的可能性。雖然當時的技術還沒有使用地震記錄來考察當地的地震活動的技術,因此當時的工程師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個項目的困難度,但是雖然如此他們已經發現無法克服當地的情況了。科林斯灣最窄的地方寬約2.5千米,水深達65米。此外在帕特雷水流很急,而且經常爆發地震和狂風。因此使用當時的技術在當地造橋完全不可能。此後一百多年裡沒有人再提出這個建議。

甚至在1992年希臘工程師協會重新研究建橋可能性時認為在這裡建橋不可能。除了在1889年已經確認的困難外專家們還發現了許多新的困難。最大的困難是海底完全缺乏地基條件。整個海底是沙、淤泥和卵石,即使鑽到100多米的深處了依然未能找到可以作為地基的岩石。對當地地震活動的仔細研究也得出很悲觀的結論:在100年終當地發生了七次4.5級以上的地震,此外每年伯羅奔尼撒半島離大陸的距離增加數毫米。假如發生巨大地震的話半島與大陸之間的距離最大可能擴大一至兩米。另一個困難是在20世紀內數量劇增的船運,為了不阻擋船運大橋在最寬處必須離水面至少高50米以上。

儘管希臘工程師協會的判決是否定性的,但是這個判決並未能夠停止建橋的展望。但是由於發現的許多困難橋的設計需要全新的、不尋常的方案和結構設想。因此里翁-安提里翁大橋成為一座技術上極其有趣和非常創新的建築物,許多細節上的解決方案都是完全創新的。

在進行設計比賽後一個法國和希臘的合作企業GEFYRA S.A.被授任進行計劃和建築,法國萬喜集團在該合作企業中占53%。為此專門成立的建築公司的設計為建造一座有四個橋墩的斜拉橋,每個橋墩上有368根鋼索來拉住橋面。

1998年7月19日奠基,2004年6月最後兩個橋墩連接,整個建築的建造費為7.71億歐元。

2004年8月7至8日通過一個盛大儀式和焰火晚會大橋正式啟用。在儀式上希臘國家足球隊教練奧托·雷哈格爾、波蘭奧林匹克金牌選手Irina Szewinska和希臘奧林匹克足球隊教練Stratos Apostolakis奧林匹克火炬跑過大橋。8月12日大橋通車。

2005年1月28日在9狂風和雷雨中有一根鋼筋起火斷裂,大橋因此停用。2月1日每方向一股道恢復通車,這個狀態維持到斷裂的鋼筋被修復。目前大橋恢復了四股道使用。

位置

希臘東部的大陸地區交通良好,但是人口比較稀少的西北缺乏大的公路和鐵路連接。1990年代末希臘開始了兩個大的高速公路項目來改善西北部的交通。其一是東西向的2號高速公路。它將伊庇魯斯馬其頓色雷斯連接,這條公路基本已經完成。另一條是南北向的5號高速公路。里翁-安提里翁大橋是2號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里翁位於帕特雷東部,1998年稱為城市。帕特雷大學的校園位於這裡。除高速公路外當地還有一座窄軌火車站,目前正在建造的寬軌鐵路也將在這裡有一座火車站。

安提里翁的重要性遠遠沒有里翁那麼大,它向來是去往伯羅奔尼撒的渡船的港口。

使用

橋面上有四股道,行車時間為五分鐘。轎車需要交付11.20歐元,客車約60歐元。到2039年為止建築公司可以收費,此後大橋屬於希臘國家。行人和自行車使用大橋不需交費。

在大橋建成之前要越過科林斯灣只能使用渡船。大橋建成後渡船船主獲得補償,但是繼續運行。渡船的收費是大橋的一半,在船上可以非常好地看橋。

影片

【工程新典範】利翁安提利翁大橋
Γέφυρα Ρίου Αντιρρίου - Rio Antirio bridge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