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里龍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里龍山位於台灣屏東縣獅子鄉境內。高約1,062公尺的里龍山又稱里瀧山,為臺灣小百岳之一,為中央山脈南端的延伸,也是恆春半島上唯一一座海拔超過1千公尺的中級山。里龍山地質多為厚層砂岩,不時可見高聳陡直的山壁及巨石林立的景觀。沿途皆有茂密林蔭,北段平緩易行,南段後段以巨石為階,高低交錯、時而手腳並用、時而拉繩貼壁,頗具挑戰。山頂視野展望良好,是條極具多樣景觀的登山路線。[1]


位置簡介

里龍山位於獅子鄉與枋山鄉的交界處,海拔有1,062公尺,為恆春半島最高山,山頂上的三角點視野良好,甚至可遠望巴士海峽太平洋台灣海峽等海域,連牡丹水庫也盡收眼底。[2]里龍山是是恆春半島唯一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山,擁有大山的氣勢及絕佳的視野,在南部山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台灣小百岳之一,是頗有名氣的中級郊山。山頂有顆一等三角點,天晴時可望小琉球於藍海中獨特面貌、並遠眺牡丹水庫橫躺於群山之間,居高臨下恆春半島海天一色的美景盡收眼底。山間林相優美,四處皆是鳥啼聲,動植物均豐富,偶爾還可瞧見藍腹鷴等稀有動物出沒,稀有珍貴的台灣穗花衫也生長於此。前段山徑平緩易行,後段則具挑戰性,因此里龍山也為南部山友攀登百岳的行前訓練場所。[3]

地理生態

里龍山的地層屬於長樂層至樂水層之間,前者為中新世中期地層,主要為深灰色頁岩,後者為中新世晚期地層,主要由白色砂岩、灰色砂岩、深灰色頁岩和砂岩及頁岩的互層構成。從有孔蟲、生痕化石與牡蠣化石富集帶等3種不同的化石相的資料顯示里龍山層應屬於淺海相的沉積環境。且里龍山植物種類豐富,並有許多特有及稀少種如卵葉鱗球花、菊花木、絹毛莧、龍葵、明萼草、高士佛澤蘭、中原氏鬼督郵,最特別的莫過於此區生長特有種台灣穗花杉,為瀕臨滅絕的珍貴稀有植物。里龍山在白天最常見的哺乳類是台灣獼猴,晚間則是白鼻心。鳥類除一般中低海拔常見的鳥類外,稀有的藍腹鷴、翎角鴞、黃嘴角鴞也可能會見到。此外,也可以在沿途溪水窪中見到陸蟹及小山蝦。[4]

里龍山步道介紹

里龍山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海拔1,062M,小百岳排名#080,山頂有顆一等三角點基石,山勢雄偉,為恆春半島最高山,是由中央山脈分出的支脈。全程每隔500公尺就設有里程木樁一座,上下約8公里,步行約3-4個小時路程(指從龍峰寺進出,若由竹坑步道登山口進出約7小時。)。里龍山屬於熱帶行氣候,生態資源十分豐富,雨季則集中在夏季秋季冬季則是枯雨季。里龍山登山口共有三處,一處位於楓港東南方山坡上的龍峰寺旁。一處位於里龍山人文紀念館後方(距離最短也是較多山友採取的路線),一處是由竹坑溪步道登山口(2017年的颱風豪雨已造成步道損毀大半,現僅餘登山客冒險攀登),登頂前的樹林裡有平坦且流水潺潺的休憩地,可容百人同時露營、活動,山頂則為尖突的岩峰,有著絕佳的視野。北眺中央山脈群山及枋寮一帶的平野,東方是一層層山巒直到屬於太平洋的海天一線;西邊則是好像可一躍而至的海濱,屏鵝公路上疾駛的車輛與海陸間的白浪清析可辨;南望可見台灣尾的貓鼻頭鵝鑾鼻公園兩個突角,和龍鑾潭那一片靜靜躺在遠方的浮白。里龍山人文紀念館登山口段:是目前最多山友採取的路線,若有接駁車則回程可採竹坑溪步道下山,O型一圈,更能體會里龍山的美。[5]


視頻

【健行映象 - 里龍山自然步道20200104】

【【一個人爬山】小百岳之恆春半島最高峰 - 里龍山】

【里龍山健行(屏東楓港竹坑步道)遊記-20170709】


參考文獻

  1. 里龍山步道 台灣山林悠遊網
  2. 里龍山 玩全台灣旅遊網
  3. 里龍山自然步道 健行筆記
  4. 人文生態-里龍山自然步道 健行筆記
  5. 里龍山(人文紀念館段) 輝哥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