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河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河村 坐落在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北面,轄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下轄10個自然村。新中國成立60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重河村卻發生了滄桑巨變:從農業耕作為主的小村莊,到六七十年代的「逃港潮」,到改革開放後廣開渠道招商引資,率領村民走上富裕之路。曾幾何時,吃飽穿暖是多少村民最渴望的事情;曾幾何時,買米買肉買油買布也要起早排隊憑票證;曾幾何時,看場露天電影也是一種奢侈。而現在,漂亮舒適的住宅小區、高檔時尚的購物廣場、暢通便捷的交通運輸網,還有各式各樣休閒娛樂設施。[1]

基本概況

這些村民們曾遙不可及的夢想,都變成了真實而鮮活的現實。2008年,戶籍人口2600多人的重河村,村、組兩級經濟總收入達2100萬元。村民們生活的這個村子,面貌日新月異,吹響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號角。在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上,重河村人從此走上了幸福的康莊大道。

經濟發展

重河村有耕地面積2300畝,村經濟收入僅靠傳統的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等。1979年,春天的旋律終於奏響,隨着小平同志在南海邊畫下了一個圈,改革開放的序幕拉開了。 有了政策的支持,腦子活的重河村人,不再滿足於種地收入,他們利用其毗鄰香港的優勢,積極引進外資企業。在80年代,經濟發展較慢,從1980年到1990年十年間,重河只引進了7間外資廠,其中只有2間廠房是自建出租給港商,其餘5間是轉讓土地給香港老闆建廠房,都是規模較小的毛織廠玩具廠等。當時,管理區的集體純收入不足100萬元。重河管理區在開發工業用地較多的河柏橋村建立了銀河工業區,其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銀河工業區的建立,極大改善了投資環境,大大增強了對外資的吸引力,加快了經濟發展步伐。據統計,1996年,村組共引進外資企業18家,有毛織五金鞋業等行業,村組總收入175萬元,純收入130萬元。到如今重河村通過大力發展經濟,廣開渠道招商引資,共引進外資、民營等各類工廠企業51家,2008年,村組兩級經濟總收入達2100多萬元,是1990年的21倍。

社會事業

重河村加強文化建設,營造舒適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重河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兩年,重河村結合實 際情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快轉變集體經濟發展方式,爭取在鎮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土地置換,盤活閒置土地,提升整體綜合效益,促進先進制造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配合北環路、清溪湖和森林公園的建設,引導並加快發展商業服務及生態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重河村還逐年加大文化投入,不斷完善文化設施,2002年,完善重河文化公園各項設施,將其作為標誌性休閒公園的規格進行升級改造;2008年,投入150萬元在楊梅崗建設文化活動中心,建築面積達900平方米,成為全村老、中、青少年喜愛的康樂場所。重河村還加強文體團隊建設,先後組建了婦女舞蹈隊、歌唱隊、籃球隊、麒麟隊等一批群眾參與性較高的活動團體,得到了廣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和踴躍參與,並經常性組織各類文化活動。

相關視頻

重河村賀年廣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