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道崇文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道崇文坊
圖片來自台南旅遊網

重道崇文坊,建於嘉慶20年(西元1815年),清廷為旌表林朝英獨立捐資修建縣學文廟,特頒<重道崇文>匾額所建造的牌坊,並賜六品光祿寺置正職銜,並准建坊;所建造的牌坊,即為重道崇文坊[1] 。為台灣府城所存的四座牌坊之一。

林朝英生於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卒於清嘉慶21年(西元1816年),享年78歲。

林朝英的祖父林登榜,於清康熙32年(西元1693年)來臺,是林家的渡臺始祖。

除了致力於經世之學,林朝英以貿易為生,累積不少財富。熱心地方公共事務,捐貲出力總不落人後。

 林朝英的書法獨成一體,行楷擅於竹葉體,草書擅於鵝群體,並擅長雕刻,利用竹頭雕刻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在書法、繪畫等方面藝術成就,日本學者尾崎秀真氏稱譽他為清領時期臺灣唯一的藝術家。

作品多存於各廟宇祠堂的匾聯,目前國定古蹟開基天后宮正殿神龕上懸「湄靈肇照」及後殿神龕上「慈慧」匾額,皆出自林朝英手作。

國定古蹟開元寺前殿外檐裝修竹葉字,左門題「寺古僧閒雲作伴,山深世隔月為明」,右門「修心須悟存心妙,煉性當知養性高」,左窗題「開闢真機細蘊無滯,元空妙道色相俱空」,右窗「開化十方壹聯壹缽,元機參透無我無人」,皆是林朝英僅存的木刻對聯。

建築外觀

重道崇文坊為一座三間四柱二層的花崗岩石造牌坊,坐西南朝東北,平面計由四根方柱,呈一字排列,夾杆石上裝飾石獅。

明間匾上架橫楣,以花崗岩材質,作為橫額座,利用「剔地起突」雕法,陰面雕雙鳳戲珠紋樣,陰面則刻有雙鳳圖案,上安橫書「重道崇文」青斗石匾,右橫額題「嘉慶十八年正月」「重」,中橫額題「道崇」左橫題則為「文」「嘉慶貳拾年參月建」,匾上與頂層護檐下皮平齊。

明間柱間稱為大額坊,大額坊雕刻雙龍搶珠並以螭虎啣柱。大額坊下為龍飾雀替,左右回首相望,接於內外柱間。

  左右次間稱為小額坊,青斗石花板採「剔地起突」雕法,雕「回首麒麟」圖案,上緣利用一塊花崗石頂板與護檐下皮平齊。小額坊下有青斗石雀替,用以加固額坊的穩定。

遷坊及修繕

重道崇文坊創建於龍王廟旁(即今原臺南警察署前)。

日本昭和9年(西元1934年)闢建南門路,龍王廟被拆毀,林朝英的後人遂自費遷移至台南公園燕潭北邊。當時石坊頂檐及蚩尾已損毀,遷移至台南公園後把毀損部分一倂修復。

民國81年(西元1992年)發現柱身外傾,有傾塌的危險,經緊急搶修,修護成為今日原貌。

參考文獻

  1. 直轄市定古蹟 - 重道崇文坊,鎮北坊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