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三關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三關鎮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大西南的陸路咽喉,全國第三批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湖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巴東經濟開發區所在地及巴東江南的重要物資集散地。集鎮所在地海拔1100米,地處恩施州東大門,是武陵山東進西出的交通咽喉。滬渝高速公路在鎮內設有服務區和出入口,宜萬鐵路設有縣級火車站,1小時內可達恩施和宜昌,3.5小時可達武漢和重慶。318國道東西橫貫全境57公里,巴鶴省道南北縱穿21公里,與宜昌長陽相連的榔水公路東南穿過14公里。鎮區正位於318國道經濟帶,巴鶴公路經濟帶和榔水公路經濟帶的金三角地區。「忠武」天然氣管道留有兩座閥門。全鎮面積529.14平方千米(2017年),轄26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和1個城鎮居民委員會,617個村民小組,65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數64460人(2017年)。[1]

中文名:野三關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

面 積:529.1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76個村

電話區號:0718

郵政區碼:444324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64460人(2017年)

著名景點:響水洞、穿心岩、鄧玉麟將軍故居、泗渡河特大橋、森林花海

火車站:巴東站

車牌代碼:鄂Q

概況

巴東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南部。面積529.14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4460人(2017年)。轄7個居委會、7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勸農亭。

沿革

民國時期為農亭鄉;後與石橋、白沙合併,為紀念寇萊公,改名才澤鄉。1949年為第二區。1950年改為第六區,後更名為野三關區。1958年分屬野三關公社、眠塘公社、鼓樓公社。……1984年為野三關區,1988年分設野三關鎮、馬眠塘鄉、鼓樓鄉。

1996年,野三關鎮面積222.8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玉米塘、菜子壩、支井河、廟坪、堰塘灣、大樹埡、石馬嶺、平坦村、牛角沖、金象坪、石牛埡、石橋坪、水井淌、上李坪、青龍橋、馮字坪、冉家村、道子坪、楓木村、張家村、柳家山、兩溪坪、吳家灣、主張岩、三斗坪、花櫟樹、貓兒坪、太平店、勸農亭、譚家村30個行政村和野三關居委會;馬眠塘鄉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楊家灣、招鳳台、涼傘坡、石板溪、白岩子、龍潭坪、楊家店、大湖壩、瓦屋場、柳樹坪、穿心岩、箭杆山、清吉坪、金山坡、下支坪、茶園嶺、東流河、西流坡、馬眠塘、白米溪、上陽坡、耳鄉灣、兩河口、高爐坪、水井灣、泗渡河、流酒坪27個行政村;鼓樓鄉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龍坪、竹園淌、黃連坪、鋪坪、鼓樓山、麻沙坪、核桃坪、申家灣、響板溪、葛藤山、岔二河、故縣坪、大甘坪、水田壩、高陽寨、木龍埡、栗子園、響洞坪18個行政村。

1996年,撤銷馬眠塘鄉,併入野三關鎮。2001年,撤銷鼓樓鄉,併入野三關鎮。2004年,鎮政府駐野三關,人口66498人,面積549.7平方千米,轄野三關、青樹溝2個居委會和勸農亭、柳家山、兩溪坪、吳家灣、三斗坪、花櫟樹、貓兒坪、太平店、譚家、主張岩、玉米塘、菜子壩、支井河、廟坪、堰塘灣、大樹埡、石馬嶺、平坦、牛角沖、冉家、道子坪、上李坪、青龍橋、馮字坪、楓木、張家、招鳳台、涼傘坡、石板溪、白岩子、龍潭坪、楊家灣、楊家店、大湖壩、瓦屋場、楸樹坪、穿心岩、箭杆山、清吉坪、金象坪、石牛埡、石橋坪、水井淌、下支坪、金山坡、茶園嶺、東流河、馬眠塘、白米溪、上陽坡、耳鄉灣、兩河口、高爐坪、水井灣、泗渡河、流酒坪、西流坡、龍坪、竹園埫、黃連坪、鼓樓山、鋪坪、麻沙坪、核桃坪、申家灣、響板溪、葛藤山、岔二河、故縣坪、水田壩、高陽寨、大甘坪、木龍埡、栗子園、響洞坪7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野三關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秦漢時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穩定的活動區域。北宋宰相寇準任巴東縣令時,曾在這裡勸農棄獵從耕。大革命時期,賀龍元帥兩次率部隊經過這裡,懲治土豪,開倉濟貧。解放後,胡耀邦、趙紫陽、喬石、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視察野三關,勸民務工經商。1992年,野三關被錄入《中國著名鄉鎮》叢書。新華社第2131期《國內動態清樣》稱譽為「深山野嶺夜明珠」。1999年被授予湖北省級文明鄉鎮。

全鎮面積529.1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88199畝,山林61.9萬畝,鎮轄野三關、青樹溝、勸農亭、柳家山、兩溪坪、吳家灣、三斗坪、花櫟樹、貓兒坪、太平店、譚家、主張岩、玉米塘、菜子壩、支井河、廟坪、堰塘灣、大樹埡、石馬嶺、平坦、牛角沖、冉家、道子坪、上李坪、青龍橋、馮字坪、楓木、張家、招鳳台、涼傘坡、石板溪、白岩子、龍潭坪、楊家灣、楊家店、大湖壩、瓦屋場、楸樹坪、穿心岩、箭杆山、清吉坪、金象坪、石牛埡、石橋坪、水井淌、下支坪、金山坡、茶園嶺、東流河、馬眠塘、白米溪、上陽坡、耳鄉灣、兩河口、高爐坪、水井灣、泗渡河、流酒坪、西流坡、龍坪、竹園埫、黃連坪、鼓樓山、鋪坪、麻沙坪、核桃坪、申家灣、響板溪、葛藤山、岔二河、故縣坪、水田壩、高陽寨、大甘坪、木龍埡、栗子園、響洞坪76個村(居)委會,673個村(居)民小組,64460人(2017年)。野三關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土家族人數居多。集鎮常住人口2萬人,規劃區15平方公里,分為商貿區、工業園區、居民小區等片區,集鎮供電、道路、郵政、電信、市場、網絡、金融、環衛、醫療、廣電、文教等公共基礎設施齊全。

資源優勢

獨特的優勢

野三關北臨三峽,南瀕清江,318國道東西橫貫全境57公里,巴鶴省道南北縱穿21公里,榔水公路東南穿過14公里。鎮區正好位於318國道經濟帶,巴鶴公路經濟帶和榔水公路經濟帶的金三角地區。已經建成的滬蓉西高速公路、宜萬鐵路和忠武天然氣管道分別經過集鎮規劃區。滬蓉西高速公路在鎮內設有服務區和出入口,宜萬鐵路設有縣級火車站,"忠武"天然氣管道留有兩座閥門。隨着長陽招徠河電站的截留建成,鎮域東南方向的物資可以通過航運,由清江出口,也是一條旅遊黃金線。

舒適的環境

野三關地處巫峽南岸,位於東經110°10′至110°04′,北緯30°32′至30°43′。境內地勢由東南逐漸降低,最高海拔1912米,最低海拔227米。這裡土質肥沃,森林豐茂,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1.7℃。年降雨量1270mm,年無霜期234天。

優質的基地

野三關適宜玉米、馬鈴薯、魔芋、杜仲、天麻、茶葉、銀杏、板栗、核桃等200多種農作物和林果藥特產的種植、加工。適宜優質生豬、山羊、肉牛、土雞、淡水魚等畜禽水產品的養殖、加工。經過多年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展了鎮域經濟全面發展。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烤煙、白肋煙為主的萬畝優質煙葉生產基地。以生豬、山羊為主的15萬頭(只)畜牧生產基地,以魔芋、大椒、西紅柿、白皮大蒜為主的1.5萬畝特色蔬菜基地,以板栗、核桃、銀杏、天麻、木瓜、茶葉為主的乾果藥茶基地。

土特產品

年產2000噸以上的三峽白酒暢銷省內外。年飼養15萬隻的土雞及鮮蛋、味道鮮美。4000畝白皮大蒜質量上乘。綠夢、多仁魔芋加工精粉出口韓國和東南亞。煙熏土臘肉可存放數年,風味獨特。2萬張山羊板皮在國際貿易中享有盛譽,羊肉具有滋陰補腎之功能。薇、蕨菜等野生天然蔬菜可出口創匯。以上陽坡村為中心的千畝優質木瓜,暢銷海內外。古銀杏群落高聳挺拔,效益可觀。核桃、板栗曾榮獲"全州第一鎮"稱號。農村婦女手工製作的土家人手工布鞋、繡花鞋墊精細別致。

視頻

湖北恩施野三關鎮一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