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獸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繪畫風格,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中文名

野獸主義

目錄

名稱來源

畫派風格

藝術特點

名稱來源

的秋季沙龍展覽,當時,以畫家馬蒂斯為首的一批前衛藝術家展於同一層廳的作品,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形象地將這些畫稱作「一罐顏料摜在公眾的面前」。而那位後來為「立體主義」作命名的,《吉爾·布拉斯》雜誌的記者路易·沃塞爾,則突發靈感地想到了這一恰當也合適的名稱:他在那個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廳中央,發現馬爾凱(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小型銅像,不由得驚叫起來:「多那泰羅被關在了野獸籠中!」。


不久,這一俏皮話便在《吉爾·布拉斯》雜誌登出,而「野獸主義」的名稱也很快被廣泛地認同。翌年當「籠子」里的「野獸」傾巢而出,舉行一個接一個驚人的展覽時,野獸主義則已是影響巨增,勢頭高漲了。這一最初帶含諷刺意味的名稱,後來也逐漸失去了它的貶義。

野獸主義畫家弗里茨給野獸主義下的定義是:「通過顏色的交響技巧,達到日光的同樣效果。狂熱的移寫(出發點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動)在火熱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論。」

藝術特點

野獸主義繼續着後印象主義梵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畫風不再特別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透視與明暗關係,採用更加平面化的構圖、暗面與亮面的強烈對比,純粹的寫實,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野獸主義對西方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吸收了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繪畫中注意創造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傾向。

有人把野獸主義看作是廣義的表現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為,野獸派不是一個藝術運動,只是馬蒂斯等人藝術生涯中短暫的一個階段,一個特別注意線和色彩表現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縛的階段。

馬蒂斯後來回憶說:「對我來說,野獸時期是繪畫工具的試驗,我必須出一種富於表現力而意味深長的方式,將藍﹑紅﹑綠並列融匯」。

參考文獻